第392章 第三代计算机(1 / 2)
李铭比任何人都清楚龙国真正需要什么。核能是基础,但信息处理能力才是决定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关键。“鯤鹏“的复杂控制系统、“夜梟“的自主作战能力、“天网“预警系统、正在预研的“游龙“项目...所有这些都需要一种在这个时代几乎不存在的东西——强大的计算能力。
他转身走向书桌,打开一个特製的保险箱,取出一叠图纸。这些图纸从未示人,甚至连他最信任的助手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翌日清晨,李铭召集了几位核心助手,乘坐特製的防弹车,前往龙湾基地最隱秘的区域。这里比404工区还要神秘,在所有官方地图上都不存在,被李铭亲自命名为“零號实验室“。
“这是什么地方“王教授好奇地问,“我在基地工作这么久,从未听说过这个区域。“
李铭微微一笑:“这里是龙国未来的摇篮,比鯤鹏和夜梟加起来还要重要。“
穿过层层安检和生物识別门禁,眾人来到一个宽敞的地下实验室。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空白投影墙,四周摆满了各种奇特的设备,有些看起来像是半成品的电子元件和电路板。
李铭示意眾人坐下,按下墙上一个按钮,投影墙亮起,显示出一套复杂的技术蓝图。
“诸位,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要宣布一个新项目的启动。“李铭的声音平静但充满力量,“这个项目的代號叫盘古——第三代集成电路通用计算机系统。“
在场的几位助手面面相覷,不明白这个看似平常的名称背后隱藏著什么。
“我们的目標是製造一台全新的计算机,具备以下特性:“李铭指向投影墙,上面出现了几行醒目的文字,“一、小型化,整机体积不超过標准冰箱;二、高性能,计算速度至少是现有最快计算机的百倍;三、可编程,能適应各种计算任务;四、图形交互,实现人机直接对话。“
实验室內一片死寂,几秒后,爆发出一阵难以置信的惊呼。
“李总师,您说的是...个人计算机“电子工程专家张博士结结巴巴地问道,“但这...这在理论上...“
“不是理论上不可能,而是我们从未朝这个方向尝试。“李铭打断他,眼神锐利,“现有的计算机都是基於真空管技术,体积庞大,耗电惊人,运算速度有限。但我们將打开一条全新的道路——基於集成电路的新一代计算机。“
他按下另一个按钮,投影墙切换到一套详细的电路设计图:“这是盘古的核心——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
眾人凑近查看,眼睛越睁越大。图纸上显示的不是传统的分立元件电路,而是一种高度集成的晶片设计,密密麻麻的电晶体排列组成复杂的逻辑单元,线路纤细到肉眼几乎无法辨认。
“这...这不可能!“微电子专家陈教授震惊地摇头,“如此高密度的集成度,製造工艺根本跟不上,更不用说散热、信號干扰等问题了...“
李铭不慌不忙地走到一旁的柜子前,取出一个小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晶片。
“这是我们在抗美援朝期间的副產品研究成果,最早期的集成电路原型。“李铭平静地说著一个惊天的谎言(实际是他带过来的),“它证明了这条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眾人围上前来,贪婪地盯著那块小小的晶片,仿佛在看一件来自外星的神器。
“天啊,这至少集成了上百个电晶体...“王教授喃喃自语,“在这么小的空间里...“
李铭趁热打铁:“盘古计算机將基於这种技术,大规模集成数以万计的电晶体,实现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它不仅是一台计算机,更是一场计算革命。“
他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