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鸿蒙系统(2 / 2)

加入书签

的早期交互设备。

门开了,几位核心工程师鱼贯而入。他们都是“盘古“项目的骨干,见证了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

“都准备好了吗“李铭问道。

微电子组组长王教授点点头:“处理器最终测试完成,全部参数达標,甚至超出设计指標5%。“

“存储系统“

“稳定性测试通过,读写速度符合要求。“存储组组长陈博士匯报。

“输入输出接口“

“全部校准完毕,显示器、键盘和光笔都能正常通讯。“张工程师答道。

李铭满意地点头:“很好,今晚我们將完成系统集成和软体安装,明天上午进行最终演示。“

工程师们交换了一个紧张而期待的眼神。硬体是他们的专长,这部分他们有信心;但软体始终是个谜,李铭坚持亲自负责这部分工作,从不假手於人。他们知道有个名为“鸿蒙“的作业系统,但除了概念介绍外,几乎没人见过它的实际运行。

“李总师,软体部分...真的能搞定吗“王教授小心翼翼地问,“我们看过那些设计文档,太超前了,以目前的技术水平...“

李铭微微一笑:“放心,我不会让盘古的硬体白白浪费。明天,你们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现在,请大家稍作休息,两小时后回来协助我完成最后的系统集成。“

工程师们虽有疑虑,但对这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蹟的“总师“已然形成无条件信任,纷纷点头离开,为明天的重大时刻保存体力。

等实验室只剩下自己,李铭立刻行动起来。他从特製的保险箱中取出一个金属盒子,里面装著几盘看似普通的磁带,但实际上是他在“小世界“中完成的“鸿蒙“系统和应用软体。这些软体凝聚了他作为穿越者带来的全部信息技术知识,是他给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礼物。

接下来的几小时,李铭全神贯注地进行系统安装和调试。即使以他的知识水平,这项工作也极具挑战性——毕竟是將二十一世纪的软体理念移植到五十年代的硬体上,中间的鸿沟几乎不可跨越。幸好他早有准备,“鸿蒙“系统经过极致优化,已经简化到“盘古“勉强能够负荷的程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