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真男人,从不回头看黑板(3 / 6)
好的规律性。”
他也没说高振东算得不对,而是把原因主动归咎到了时间紧数据质量不是很好上面。
高振东明白他的意思,笑道:“这个方法比较特殊,对于数据的量没有太高的要求,我叫它灰色系统理论。”
此话一出,四座皆惊。
高振东这个话实在是太过惊人了,完全颠覆了现有的理论和直觉。
这倒不是其他人没见识,而是高振东这个话,实在是太过超前。
和灰色系统理论有那么一点点像的控制论,应该可以追溯到模糊控制理论,但是模糊控制理论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是在1965年。
也就是说,能让人理解的、有一点点相似度的理论,都还有好几年才会出现,更别说灰色系统理论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才诞生于我国了。
而且模糊控制理论,实际上它研究的对象,还是基于白色系统,也就是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对应的,信息完全未知的系统,就是“黑色系统”,信息化中常提到一个相关概念,“黑箱”。
而灰色系统,顾名思义,处于两者中间,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小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性系统。
高振东见大家都一副“我看你怎么吹牛笔”的表情,只好先把灰色系统理论先介绍了一下。
高振东花了十多分钟,大概介绍了一下灰色系统理论,最后总结道:“这种方法好处是样本量小、对样本规律性分布要求不高、计算工作量小、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一致、可用于近中长期预测,而且预测精度还比较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