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6章 破窗效应(4k)(3 / 5)

加入书签

勃维尔很熟悉。

    这简单的一句话,让太空设计院的白熊研究人员很是高兴,从南方同志在这方面的能力来看,这个情报的可信度极高。

    而对于他们来说,各类航天器的控制和任务计算机,是一件极为头疼的事情。

    ——就算是有了从南方同志那边买来并额外加固的C6108和C6110,他们的这类计算机的体积重量依然居高不下。

    虽然现在别说磁芯,就连磁带、磁盘乃至花旗还有硬盘存储器,但是能用在航天上的存储器,选择依然不多。说起这个,就不得不再次提起阿波罗登月飞船,这货到69年都还在用磁芯存储器,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白熊就更拉垮一些,“质子”火箭前29发能差不多失败一半,这里面各种原因都有,但是控制系统不得力,无法及时做出判断和应对,多多少少也要背点锅。

    至于5年后那个因为30发发动机难以控制而连发连炸的N-1,更是可以说,绝对和各类控制系统脱不了干系。30台发动机同时控制,对于现在的毛熊的控制系统性能来说,还是有点太过超前了。

    困扰花旗人的计算机存储器,同样会困扰白熊,甚至犹有过之。毕竟事实摆在那里,电子技术方面,白熊是真干不过花旗。

    不只是存储器的问题,对于白熊现在的航天工作者来说,由于是以民用或普通军事用途进口的芯片,在生产时没有专门针对性的工艺补充,南方同志的C6108和C6110购买来之后需要进行大量的额外加固。

    不只是振动、辐射,还有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南方同志说出口民用就是民用,说出口普通军用就是普通军用,想在这里面挑出一片能用于航天的,根本不可能。

    毕竟最好的,我们肯定是自己先挑出来自己用在航天上了,用不完的就囤着下次用,想要流出去,门儿都没有啊!

    这使得白熊的设计人员还需要为这些芯片提供基本稳定的工作环境,这些环境设备又会带来供电上的新需求,整个事情跌入了一个“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恶劣循环。

    存储器的重量、计算机加固、工作环境保持,一桩桩一件件的,让白熊的控制系统设计人员苦不堪言,甚至在某些时候,这套明明具有巨大性能优势和重量体积潜力的计算机,甚至不如他们原本的那套沉重的电子管设备。毕竟对某些简单任务来说,也不需要太强大的功能,电子管的设备甚至纯模拟系统可能还要来得轻巧一点。

    但是随着任务的加重,这件事情就显得越来越严重——复杂的控制功能,对白熊自家的系统来说,越来越超标了。

    “达瓦里氏,只要有这种固态半导体存储器,我相信我能在当前系统一半的重量限制下,把功能和性能强大得多的C6108计算机做到我们的卫星、飞船和火箭里!”这位白熊的控制系统专家在心里盘算半晌,肯定的道。

    “不可能,就算是南方人向我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