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章 原来这就是代价(4k)(3 / 8)
口之间,加了一块隔离。
然而正是这块隔离,带来了最大的问题——这里信号反射很容易就非常强烈。
对于经验还不够丰富的西南所的同志们来说,这一块的确是很难处理。
“这个隔层,是为了解决附面层对吧?”高振东指着进气口的上唇道。
“对,这是解决附面层最简单的办法。至于进气口可调,是为了解决在不同速度下的进气效率和气流稳定性问题。”高委员不愧是拿出过飞机气动外形设计教材的人,在这方面可谓一眼就明白。
高振东笑道:“现在你们有两个办法……”
还能有两个?!!!我这儿一个都没有!西南所的同志无不欢欣。
如果说他们自己搞,是在做填空题的话,那高委员这里,就是在做选择题,甚至上面还全都是正确答案。要是读书的时候考试也是这样,那就太好了。
“高委员,有哪两个方案?”
高振东将手指向机腹部位:“第一个,将这个隔板和机体之间,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修型,修到尽量贴近机体,且间距基本一致,即机腹和进气道上沿唇口基本平行,同时仔细根据需要对付的雷达波长,调整上唇口外形和与机体的间距。”
上唇口是一条齐平的直线,对雷达信号的反射本来就强,换成有一定角度的等腰三角形就好一些。而那个与机体之间的缝隙,如果间距合适的话,同样是能大大衰减特定波长的雷达信号的。
花旗佬也不是傻子,F-22的加莱特进气道和机体之间同样存在缝隙,但是并不影响它的正向反射面积依然做得很小。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