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华侨读者(求月票)(3 / 4)
老董翻开书页,前面虽然小说的男主写得有一点性格恶劣。但是从出国开始的无可奈何,到后面的给书童赎罪。
看著小说,他就不免想起来,自己三十年来的风雨哈佛路。
看著看著,老董抹了一把眼泪,最后深深嘆息一声:
“写得確实不错啊!这感情十分的质朴。我能够感受主角他的人物性格的变化,也能感受到他很多事情的无奈和心酸。”
小董点点头:“我们交大里面不少的学生都说这篇小说写得好呢!李有思今年还获得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呢!”
“嗯。”老董摸了摸书的封面十有回味。
小董还是第一次见到父亲流泪,他出生在美丽国,所以不太理解父亲这种回国创业的心情,但是小董也有自己的野心:
“爸爸国內的小说是不是很少有在国外出版的”
“確实少,前面十几年国內很少和外国交流,文化圈子也比较闭塞,所以国內文学作品,除去那些二十世纪初的作家,基本上没有发行去国外的。最近几年改开了开始有了一些。”
小董说道:“李有思的这篇小说里面不少的情感是能让美丽国人以及华侨共通的,要不要”
老董很快就懂了小董的意思。这类型的小说在市场属於是空缺的,美丽国很少有写华侨的小说,也很少有华语小说翻译成为英文发表。
这篇小说在一定程度上面,是符合美丽国国情的书籍的,毕竟很多大尺度的描写和各种人性的剖析这在老美丽確实挺常见的。
不然上一世也不可能一本阿富汗的书在美丽国畅销三千万册。
小董的意思很明显了,就是想要带著这本书发表去美丽国。
老董思考了一会儿。
考虑到商业价值,这篇小说能够在国內有一定的热度,证明它的通俗性是具备热销潜力的。
再考虑其他的,这篇小说也能够一定范围內传播国內文化,也是对於二战日本的遣责更加能够满足不少海外华人的心理需求。
“我想一想,確实可以出版。你怎么想到的”老董说道。
“今天看《中国文学》的时候想到的。”
《中国文学》虽然写的是中国,但是它是专门翻译国內的文化、典籍然后传播去国外的杂誌社。
“也对,不过我得四处问问,过几天再说出版的问题吧。”
过去了几天。
《收穫》杂誌社,突然接到了一个来自於华侨公寓的电话。
“你好,我姓董,是华侨商会的会长,这一次是过来和你们《收穫》谈合作的。”
《收穫》接电话的是李小琳,这一通电话弄得李小琳一脸憎逼,什么叫做谈生意,俺们《收穫》杂誌社可一直以来都是老实人啊!
嘟嘟嘟!!
“小琳,什么电话”
“诈骗的。”
去年。黑龙省公交司机王洪成宣称发明了“水变油”技术,然后到处骗各种媒体和公司要合作。这些投机分子什么年代都有,特別是这个年代。
什么矿泉水瓶(放入水就变矿泉水)一系列离谱的补品几乎层次不穷。
李小琳感觉自己的防诈骗思维真的太好了。
“掛了爸,什么意思啊”
老董懵逼:“重新打过去。”
嘟嘟嘟,又是李小琳接听的:“谁”
“我是魔都华侨商会会长,这一次是为了和令社详谈《追风箏的人》的合作事宜的。”
“..”李小琳没掛电话,至少对面知道杂誌社出了什么杂誌了的。
“大概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