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革新时代的奇思妙想(3 / 4)

加入书签

装的“蒸汽天象仪”。】

【“启动!”随着指令,齿轮组发出精密咬合的咔嗒声,二十八星宿模型在蒸汽推动下缓缓转动,银河状的光带从青铜管道中流淌而出。钦天监监正扑通跪地:“陛下,此等神物,可测百年星象!”】

【朱由检却皱眉道:“不够。沈卿,若将这技术用在……”他突然压低声音,“用在仿制西洋望远镜上?”沈明轩心领神会:“臣这就去办。不过需召集琉璃坊的顶尖匠人。”】

【三个月后,首批蒸汽望远镜在山海关试装。】

【“报!发现瓦剌骑兵动向!”观测兵通过望远镜看清十里外的烟尘,声音都在发抖,“比以往提前两个时辰预警!”总兵抚摸着望远镜筒上的龙纹浮雕,对传令兵吼道:“快马加鞭!把这消息传给陛下!”】

【深夜,乾清宫书房。沈明轩展开刚截获的密信,字迹在蒸汽台灯下泛着诡异的蓝光——是葡萄牙人写给日本的密件,商议联合仿制蒸汽战舰。】

【“陛下,他们还想从琉球获取橡胶资源。”沈明轩将信笺凑近烛火,隐形的墨字逐渐显现,“臣建议……”“不必说了。”朱由检合上《万国舆图》,目光扫过标注的殖民地红点,“传旨:组建蒸汽商船护卫队,顺道‘拜访’琉球王宫。再让汤若望神父给欧洲各国写封信——就说大明的蒸汽专利,要涨价了。”】

……

洪武位面

朱元璋用指节敲了敲蒸汽排水泵的图纸:\"徐达,这铁家伙真能比水车强?\"徐达展开江南水患记录,指尖划过受灾州县:\"陛下,臣已算过,十台蒸汽泵抵得上百架水车。不过得防着匠人私传技术。\"

刘伯温推了推圆框眼镜,翻开新修订的《工律》:\"建议设立匠籍世袭制,核心技术只传内廷工坊。\"常遇春挠着头笑:\"要是把这玩意儿装战船上,打水仗不得把元军淹个底朝天?\"

朱元璋点头,吩咐道:\"让沈明轩先造二十台,优先给应天治水。暹罗要用玉石矿换技术?告诉他们,得先把朝贡船队扩充三倍。\"

永乐位面

朱棣把蒸汽轿子的模型放在航海图旁,问郑和:\"你说,这东西改造成船上用的升降梯如何?\"郑和展开宝船设计图,在甲板处画了个圈:\"陛下,若用蒸汽绞盘,装卸货物能快五成。\"

解缙快速书写奏折:\"建议设'奇巧院',专门收纳民间发明。\"他压低声音,\"再让锦衣卫盯着汤若望,别把核心图纸带回欧洲。\"姚广孝转动佛珠:\"西洋人爱新奇,用蒸汽风筝换他们的星盘,划算。\"

朱棣拿起西域送来的蒸汽锻锤图纸:\"工部造这玩意儿要多少银子?\"夏原吉翻开账本:\"成本百两,但卖给波斯收了千两。\"皇帝轻笑:\"告诉沈明轩,以后定价留出讨价还价的余地。\"

宣德位面

朱瞻基转动着蒸汽怀表,听着齿轮咔嗒声,问杨士奇:\"这小玩意儿真能计时?\"杨士奇细看后点头:\"陛下,臣建议推广到军营,统一作息时间。\"

于谦指着图纸上的蒸汽路灯:\"在九边城墙设上这灯,夜间巡逻能省一半人手。\"杨溥从袖中掏出改良的安全阀:\"老臣加了双保险装置,蒸汽器械更安全。\"

朱瞻基来了兴致:\"叫沈明轩进宫,朕要把蛐蛐罐改成会自动喂食的。改得好,赏他一座官窑。\"又转头叮嘱太监:\"给江南灾民送些蒸汽炊具,煮野菜能快些。\"

嘉靖位面

朱厚熜放下道士求的蒸汽炼丹炉图纸,问严嵩:\"用这炼丹,真能成?\"严嵩躬身道:\"陛下圣明,龙虎山道士说需配合符咒,定能事半功倍。\"

戚继光展开蓟镇布防图:\"末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