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土法制造青霉素,真的可行吗?(2 / 3)
,进行扩大培养,达到能制药的规模。】
【步骤二、制作培养液: 青霉素的培养液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营养需求,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首先是碳源,理论上含有糖类的物质都可以作为碳原,比如将谷物如大米,小麦磨碎后煮成浓汁,谷物中的淀粉可以为青霉菌提供碳源,或者使用甘蔗汁。古代南方地区种植甘蔗较为普遍,富含着糖的甘蔗汁是很好的碳原材料。】
【氮源,蛋白质是重要的氮源,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像黄豆粉等富含蛋白质的物质就是优质的氮源,微生物如青霉菌会分泌相应的蛋白酶来分解这些蛋白质并获取其中的氮元素,以支持自身的生长和青霉素的合成。 鱼粉也是一种极好的氮源,此外尿素也是一种有机氮源 它虽然不是蛋白质,但可以被微生物利用。】
【无机盐,如食盐氯化钠可以为培养液提供钠和氯元素,通过燃烧植物得到的草木灰可以提供钾元素,将贝壳断烧后磨碎可得到碳酸钙为培养液提供钙元素。】
【生长因子,乙烯植物提取物可以提供生长因子,例如用新鲜的蔬菜,如菠菜,萝卜叶榨汁,蔬菜之中可能含有维生素氨基酸等生长因子,有利于青霉菌的生长。】
天幕下,东晋,葛洪看着这个培养液的制造,揪着胡子:“这个培养皿听起来倒是可行,但是又感觉有些不靠谱,那里不靠谱呢?”葛洪感觉自己想到了,但是又差那么一点。
道童在一旁说了一句:“师傅,这个东西怎么定量啊,又不能像做菜一样靠经验加”。
葛洪一听,瞬间意识到了,“对啊,这草木灰,贝壳什么的又不是一成不变,可能你这次做的培养皿和下次做到就不是一个东西了,那培养出来的东西也有差距,南橘北枳,土壤不一样,谁敢保证培养出来的就是自己想要的”。
这就是为什么实验室可行,不代表手工作坊可行。
【调制好培养皿后,培养容器建议选择陶制容器,并且在使用前要洗净晾干,最好用开水烫煮一下,进行简单消毒,这里要注意一下,虽然古代的条件比较简陋,但是我们还是要培养无菌操作的意识,实验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操作工具的清洁,比如在使用前将竹片,陶制容器等工具用开水煮沸一段时间,利用高温杀死部分细菌,然后将工具放在阳光下暴晒,紫外线可以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天幕下,一众有外科经验,擅长处理金疮的外科大夫皱着眉:“无法评价这个消毒过程”。
孙思邈:“现在开发的橡胶密封圈制造高压锅倒是可以实现高温高压灭菌,虽未达到后世标准,但也比开水煮一煮效果好吧,而且这个太阳光下暴晒,你.....确定?这置灰尘等物于何地啊”。
“若是落了只苍蝇上去却始终没人发现,就老实了”。
一旁的好友说道:“那就得先造出玻璃箱才行啊,还得是无色的”。
“......”
【三、制作活性炭,可以把硬木或者果壳放进有气孔的金属容器中,用明火干烧芝士锅里不再冒烟,待其冷却后用冷水清洗掉灰尘杂质,沥干水分,将木炭磨成粉,再将炭粉风干即可得到活性炭,到此我们就完成了所有的前期准备,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培养青霉菌了。】
【将收集到的青霉放入调好的培养液中,在25c左右的环境下培养,一周左右让青霉菌大量繁殖。】
【接下来第一步过滤培养液,取一个干净的容器,如玻璃容器或瓦罐,在漏斗口放着一块棉花,将培养液通过漏斗过滤到容器中,以滤出培养液中的杂质和菌丝等,第二步萃取青霉素,往过滤后的培养液中倒入三倍,余培养液体积的菜油,然后充分搅拌,直至液体分成三层,上层是溶于油的脂溶性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