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算盘声疾(1 / 3)
国债司的院落里,接连几日都响着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声音密集而急促,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内心的焦灼。
顾言之坐在堆满卷宗的案前,眉头紧锁,手指在泛黄的账册数字间缓缓移动,越看心越沉。
“大人,可是有何不妥?”老书吏捧着新送来的一摞账目,见顾言之神色凝重,小心翼翼地问道。
顾言之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指着账册上一处:“你看这处,去岁江宁府上报加固堤坝三十里,耗银八万两。按市价,青石、糯米、人工,即便算上运输损耗,最多五万两足矣。这多出的三万两,账面上写得含糊,只说是‘杂项开支’。”
老书吏凑近看了看,低声道:“大人,这……历年皆是如此,河道上的开支,向来是笔糊涂账。有些是上下打点,有些是虚报冒领,已成惯例了。”
“惯例?”顾言之声音微冷,“就是这等惯例,耗空了国库,苦了百姓!如今陛下欲发行国债,集民间之财以治水,若仍由着这般‘惯例’横行,我等如何向陛下交代?如何向那些掏出真金白银的百姓商贾交代?”
顾言之站起身,在狭小的值房内踱了几步。“将这些有疑点的账目,一一摘录出来,单独成册。还有,将近年来各地上报的物料采买价格,与市价逐一比对,列出差异。”
“是,大人。”老书吏应下,又迟疑道,“只是……如此大动干戈,会不会得罪……”
顾言之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得罪人?顾某既受陛下重托,执掌此司,便只知秉公办事。若怕得罪人,当初就不该接这差事。你去办吧,一切后果,由我承担。”
与此同时,苏万三的宅邸内,也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花厅里,几位江南来的大商人正围着苏万三,你一言我一语。
“苏老,这国债利息虽看着不错,但朝廷的信誉……不是我等不信您,实在是前车之鉴啊!当年先帝在位时,也曾向盐商‘借款’充作军费,可后来呢?还不是不了了之!”
“是啊,苏老,您如今是监理,可得为我们说句话。这钱借出去,能不能按时还本付息?万一朝廷赖账,我们找谁说理去?”
“还有这款项用途,说是治水,可谁知道会不会又被那些官老爷挪作他用?苏老,您得给我们个准话!”
苏万三端着茶杯,面上带着惯有的圆滑笑容,心里却叫苦不迭。他这监理之位,看似风光,实则是被架在了火上烤。一边是朝廷,一边是同行乡梓,哪边都不好应付。
“诸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苏万三放下茶杯,压了压手,“陛下的决心,大家也看到了。设立国债司,启用顾大人这等清官,又让我等商人参与监理,就是为了破除旧弊,专款专用。至于还款,是以江南盐茶税作抵押,白纸黑字,朝廷诏令,岂能儿戏?”
苏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