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写的什么鬼东西(2 / 5)
映新精神的大戏,一部真正能够展示人艺水准的戏,只可惜憋了半年了,稿子被艺委会毙了七回。
转过年来,艺联的领导叫着编辑们去开会、学习精神,院里的领导更是对几个人关怀备至,笑脸背后的潜台词其实就一句话:少废话,赶紧掏出点东西来。
蓝因海做梦都想从裤子里掏个大的,只可惜掏不得。
心情不佳的他干脆转头开始收集整理最近从各方面获得的剧本稿件,试图找点灵感。
对于燕京人艺来说,话剧作品的来源其实非常广泛。除了话剧院自己的编剧,还有各种作家、爱好者的投稿,偶尔也会邀请知名作家过来一起做剧。
但是落到蓝因海这里的剧本,基本都是爱好者投稿。
一上午,他埋头苦读,看了三份话剧,只可惜水平都不高,题材也非常陈旧,连值得借鉴的东西都谈不上。
坐在他对面的圆脸中年人是院里的编剧梁秉鲲,最近则是一边搞创作,一边看剧本。
趁着早晨有灵感写了一会儿,等到手酸了,他干脆把笔放下,伸手拿过一份堆在旁边剧本看了起来。
看了一会儿他就大皱眉头,抬起头来跟对面的蓝因海吐槽。
“你看看这投来的作品,怎么都是些情啊爱的?好像这些年轻作家,离了爱情就写不出东西来一样!”
蓝因海动作慢条斯理,他沾沾桌上半湿的海绵,翻了一页稿子,随口答道:“写别的没生活啊!”
“也是……哎!不看了!”
梁秉鲲干脆把这份污染大脑数据库的剧本扔到一边,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把俩人泡乏的茶倒掉,换了些新的,重新倒满热水。
倒水的功夫,他忽然瞥见钟山早晨送来的稿子。
“《法源寺》,钟山?”
梁秉鲲看向蓝因海,“老海,这是不是早晨那个小伙子送来的?”
蓝因海哼了一声表示没错。
“我听说他是老蓝的亲外甥,长得怎么不像啊?”
“胡说,那是老蓝堂妹家的,跟他有什么关系,再说了,他堂妹是人家后妈,更搭不上了!”
单位集体宿舍本来就是传消息最快的地方,住在筒子楼里尤其如此,出来上个厕所都能聊会儿天,所以蓝因海对钟山的来历门儿清。
梁秉鲲听着新鲜的八卦,摇摇头,“这年头找工作可真难啊!”
说罢,他顺手拿过这本《法源寺》,看看墙上的挂钟,11点。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