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史无前例的投票结果(2 / 4)
法源寺两个和尚的对话,通过沟通寺庙内的亡魂建构的,剧情发生在1921年,这些亡魂留恋人间,早就知道自己的身后事,既然如此,哪个人都会把自己美化得很好。”
“至于慈禧,后面我可是单独揭露过的,您可以翻到倒数第二幕看看。”
钟山实际上对原版《法源寺》剧本做了很多修改,一来为了适应这个时代,调整了一些流行语,二来就是对于人物“美化自身”的行为做了多处明示。
比如慈禧,当她的鬼魂在法源寺里眼含热泪诉说自己对光绪的“保护”时,懦弱的光绪无言以对。
钟山却安排小和尚异禀问出了一句话:光绪号称18岁亲政,可戊戌变法时,光绪已经28岁。这十年里你有无数次机会把权力还给他,怎么就只给他这一百天呢??
慈禧登时变了脸色,哑口无言。
金黎听到钟山的解释,还不够满意,追问道,“那最后呢,给杨昌济守灵这部分,你有考证吗?”
这恰恰问到钟山最不怕的地方,他微微一笑,“三月份我专门去法源寺考察过,当时跟住持亲口确认过,确有其事。”
只不过时间其实是1920年,但是钟山在剧本里已经自圆其说了。
于适之好奇道,“怎么,你写这部话剧,还做过调查?”
钟山点点头,“一次实地调查,一个月的历史档案研读,我差不多翻遍了图书馆涉及百日维新的所有史料,事件都是准确的。”
最后,他看向众人,总结道。
“其实文艺作品,塑造一个新的人物形象,使广大受众对历史人物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恰恰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功能。基于历史现实的挖掘和阐述,我觉得才能引发观众们的思考。”
金黎这下无话可说了,其他人看着钟山的目光也认真了不少。
于适之拍拍钟山的肩膀,“行!有这个钻研的态度,不愧是咱们人艺的子弟兵!”
“话别说的太早!”俞民扬声说道。
他站起身来,高大的体型威慑感很强,显然却依旧不买钟山的账。
“什么人艺的子弟兵?临时工就临时工,临时工就不是自己人!”
他朝钟山比出“大荒囚天指”。
“你小子,既然进来了就干好本职工作!没事儿少掺和这些乱七八糟的,也不知羞!看过几出戏啊,就乱写剧本?想当然!”
钟山不清楚俞民为何针对自己,但这并不影响他有仇当场就报。
“临时工?临时工怎么了?我可以理解为您瞧不起临时工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