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出手就是全明星阵容(4 / 4)
老演B角,但水平很不错,每次救火、顶替准有他。”
“……我记得去年,排蔡文姬,他是‘周近’的B角,好歹还上了两次场,今年初演《名优之死》,又是B角,这次还没轮到他上台,过年戏停了。现在复排《雷雨》,他演鲁大海,还是B角!”
林钊华口中的B角,就是舞台剧演出中同一角色的第二演员,一般用于频繁演出或A角出问题时顶替。
说白了,就是备件。
演员行当有一句说法,叫“宁可演群众,也不演B组”。
备件演员不好当,不仅要跟主要演员排同样的戏份,而且上台的机会还少得多。
上台少就难免表演不熟练,所以在有限的几次登台中往往心理压力更大,表演一旦因循A角的套路,更不容易出彩,可谓吃力不讨好。
所以有这功夫,还不如排点别的戏呢!
林钊华虽然意外钟山的选择,不过对于这个建议也觉得不错,干脆在纸上记录下来。
定了主要人物,接下来就好办了。
话剧表演,讲求的是演员年龄搭配要合适,你找五十岁的人来演三十岁,那就要找六十岁的人演四十岁,年龄相差得当,就能够消泯不真实的感觉。
于是乎,朱琳演慈禧、董行杰演光绪,孙俊峰演康有为,闫怀理演袁世凯……一众预选的角色纷纷落定。
当然了,此朱琳不是女儿国国王,而是“中国话剧皇后”。
等到选串场的小和尚“异禀”的时候,钟山提了一句,“听说有个叫杨立辛的不错。”
此时杨立辛刚来人艺三年,还正在跑龙套呢。
林钊华深深看看钟山,只觉得陌生。
“你小子,怎么知道这么多演员?”
钟山当然不能说自己有前后眼,只是翻了个白眼,“我好歹也在副台站了一个多月呢!”
这话看起来有道理,可实际上这一个多月就演了《茶馆》一出戏。
不过林钊华也没深究,聊完之后,干脆抄起纸来,拍屁股走人。
虽然俩人商量了个大概,但是实际选人用人还要看具体情况,这就是导演的工作范畴了。
如是几天过去,钟山埋头于《夕照街》的剧本创作,直到有一天下午,林钊华来找他。
“演员都齐了,今天是读剧本,你一定得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