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代地四载(2 / 4)

加入书签

落和县城劫掠完毕,快去离去。

大规模的军团作战,那是根本不碰。

匈奴人每次犯边的军队人数,不会超过三千人,造成的威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毕竟三千轻骑兵,想要进攻代城以及大一些的县城,都没有什么可能。

但对于城墙薄弱,士卒装备落后甚至没有的小县城来说,等同于灭顶之灾。

不过在代地为官的那些官员们,却是在心里骂起了娘。

上头没管税收多少的问题,但不会坐视匈奴犯边啊。

比起赋税情况拉胯,治下县城被匈奴劫掠过一次,那等同于政治前途全毁。

大汉当下的统治思想偏向于黄老,因此你与民休息,轻徭薄赋,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将匈奴拒之国门外是大汉的底线,底线被触碰了,那任由你有谁充当关系网都不好使。

人丁稀少,耕作难以恢复是代地困境的内因。

匈奴犯边,长期骚扰地方则是代地困境的外因。

这两个问题就如同大山一般,压在代地上方,不将他们解决,代地想要高速且安稳的发展,根本是无稽之谈。

陈洛来到代地的第一年里,在代城内待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两个月。

除了必要的节日,他需要回来拜访问候刘如意,顺便考教考教他在夫子处的学习情况,再在对方的央求下,讲上两三回的《秦末英雄演义》。

只是最近自己有些卡文,没有想好熊心、张耳、刘邦三足鼎立后,自己该怎么编下去,好让三家归汉。

比起曹操,熊心的逼格就低了太多,还不如黥布给刘邦造成的威胁大。

但一路平推的话,又体现不出先辈筚路蓝缕创业之艰辛,起不到对刘如意的教育作用。

陈洛倒也不急,毕竟目前他讲述的剧情还在“宴咸阳扶苏赋诗,使囚徒巨鹿用武”,一边讲故事一边想倒也来得及,毕竟有原型以及三国作为自己的参考。

何况他每次回到代城,不会待上很久,就需要去往地方上进行考察。

实地了解过当地的情况,才能明白代地目前的困境。

代地结症不少,想要将“内因”和“外因”恰当地总结出来,陈洛怎么可能没有花费一阵功夫呢?

不过他第一年的奔波是值得的。

当发现问题之后,想要解决问题就比毫无头绪的乱撞大运,要靠谱得多。

尤其是在代地再度改郡为国,自己成为了代地国相之后,可以规划代地长期的发展路线,提出明确的方向,不像之前随时可能离任的郡守,仅仅制定短期计划,求快求速。

代地这艘航船有了方向,有了果敢的掌舵者,便一往无前地狂奔下去。

尤其是陈洛用自己的人脉,想办法去附近的赵地、韩地弄到了不少资源,加上让墨家弟子在民间推广更加先进的农具,代地百姓的生活可谓是蒸蒸日上。

将自己这四年的所作所为复盘,陈洛这才将半眯着的双眼睁开,再轻轻按揉了几下太阳穴。

自己刚才看似在休憩,实际上脑子里的思维是一下都没有停转。

其实以陈洛的身份地位,完全不用费心劳力去做这么多的事情,哪怕他把代国治理得一塌糊涂,难道长安会有人跳出来弹劾他?

御史大夫张苍与陈洛私交甚密,御史中丞曾是他的老下属,大部分御史皆由其一手提拔起来,是受到过关照的后辈。

而且即使有人逾越权限,直接上书弹劾,皇位上坐着的刘盈更是陈洛小舅子。

更不要说他还在地方上有各种人脉,与大将军交好,与楚王交好……

放在官场文中,他这都已经没有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