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下截至目前的拓跋鲜卑(4 / 8)

加入书签

bsp;   我能想到的唯一原因,就是侄子们太猛了,在挽回拓跋氏联盟的战争中,立功极大,威望较高,不得不如此。

    比如,297年,拓跋猗迤带着弟弟拓跋猗卢越过沙漠,进入漠北(今蒙古国),收服了当地的部落。

    然后向西征讨,连打五年仗,收服了西部二十多个部落(一说三十多),一直打到敦煌以北的草原上,诸部皆服。

    永兴元年(304),司马颖战局不利,派刘渊回去召集匈奴五部。

    并州刺史司马腾是阿越阵营的,有些恐慌,于是向拓跋鲜卑求援。

    拓跋禄官决定增援司马腾,他出东部之兵,多少不知道。

    拓跋猗迤又带着弟弟猗卢出兵了,共有十多万骑,在西河郡大败刘渊。

    从这里可以看出,拓跋猗迤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中部大人的职位,能摇来这么多草原骑兵,说明他的威望是很高的,比担任大单于的叔叔拓跋禄官还高。

    拓跋猗迤赢了之后,没有占领中原。

    他一直打到了汾水流域,史载司马腾“辞谢”,并相约结盟。

    拓跋猗迤撤兵,回家的路上勒石记功。

    由此可见,拓跋猗迤这类人其实还没对晋朝“祛魅”,不愿占据中原地盘。

    或者说他青少年时期随父亲在洛阳生活过,对中原有好感,故愿帮司马腾打匈奴。

    305年,刘渊又打司马腾。

    司马腾再向拓跋鲜卑求援,拓跋猗迤率数千骑奔袭匈奴,大败之,杀匈奴将綦母豚,刘渊狼狈奔逃蒲子。

    打赢之后,拓跋猗迤又率军回家了。

    晋朝这时玩了一手,在大单于拓跋禄官还在的情况下,册封拓跋猗迤大单于金印。

    但不知道为什么,在六月下旬,拓跋猗迤突然死了。

    他死之后,部众多归附弟弟拓跋猗卢。

    307年,拓跋禄官死,几乎没有任何悬念,二侄子拓跋猗卢继位,总领三部。

    国土东到燕山以北的濡源,西至敦煌以北,南至雁门关,北领漠北(蒙古国及俄罗斯一部分地区)长一万二千余里,号称控弦之士四十余万。

    这个时候,什么慕容氏、宇文氏、段部,在拓跋氏面前都不够看,体量差远了,虽说拓跋氏吹嘘的四十多万控弦之士肯定有许多水分,但比这几家体量大、战争经验丰富是肯定的。

    四、战争年代

    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