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糊弄一番得了(3 / 5)

加入书签

这么说的,但他昨晚辗转反侧,还是有些担心。今天听山氏、羊氏这些妻族姻亲也这么说,便彻底放心了。

    「说起来,邵贼也挺能折腾的。」司马衷感慨道:「四十岁的人了,还有几年好活?若我居洛阳,掌北地权柄,这会已经垂拱而治。」

    「这个年岁,该考虑如何传位了。」山玮附和道:「万一暴卒,却未安排好后事,岂不天下大乱?」

    南渡士人,对「暴卒」这个词真的谈之色变,因为这样死的人太多了,往往到最后都不知道死因,只能归结于神神鬼鬼,因为你压根没法解释,年纪轻轻、

    身体强壮的人突然就死了,没有任何征兆。

    山氏带着几位宫人走了进来,端着茶水、点心。

    茶水就很普通了,也不知道哪个郡县上贡的,

    点心就是蜜饿干果之类,据说是太子妃亲手制作的,也是辛苦。

    众人纷纷起身,连连致谢。

    山氏将茶水、点心放下后,挥手让宫人退下,然后就坐在一旁,静静整理书筐。

    众人不以为意,早习惯了。

    山遐只看了从妹一眼,便清了清嗓子,道:「殿下可能求得调兵文书?禁军两万众,若能调个数千人乃至万人,则北上时安稳许多。」

    山氏手微微一顿。

    「数千人足矣。」司马衷心情放松之下,笑道:「邵贼远在凉州,北地空虚,无妨的。”

    羊炜拈着胡须,亦笑道:「多一些更好,吓一吓邵贼便是,总不能真去游水玩水。」

    山氏将一文稿放下。

    第一页文稿角上有几滴烛泪,字迹却娟秀华美,无一丝潦草的痕迹,显然出自山氏手笔。

    「夫君万不可轻敌。」山氏突然抬起头,说道:「邵太白一介士息,以至今日,必有过人之处。妾闻建邺上下多以其出身为由嘲笑,实不该如此。」

    「夫君北上,纵然缺兵少粮,无力北伐,也不该空耗时日。妾闻江北有诸多青徐豫兖乃至河北流民,近者耕作已不下十年,远者几至二十年,朝廷却不令其就近附籍扬州。诸般艰难,难以赘述。夫君不妨多多查访,然后上奏朝廷,乞置侨郡、侨县,令其附籍。如此,则士民大悦,尽皆感念夫君,岂非美事?」

    为何不让流民过江?为何不设侨郡侨县?原因很复杂。

    设侨郡侨县安置流民需要土地。

    南渡士人多自傲于原本的郡望、乡品,比如济阳江氏在北地是名门望族,江氏子弟南渡之后,对外往往自称「济阳江氏」或「陈留江氏」,你为他侨置济阳郡后,他们便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