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正反典型(3 / 5)
其实也挺好。
「其实,此番南下,声势已经很大了。」岚姬站起身,为邵勋捏起了肩膀,道:「这么多兵马,没有人不怕的。若刘聪、石勒、拓跋郁律等辈南下,荆州豪族或许还会顽抗,陛下却是中夏之人,又不是流民帅,没有人愿意毁家难的,安静等待便是。」
「嗯。」邵勋说道:「所以战前定计时,我便决意对襄阳围而不攻,但摇动人心耳。」
「大势至此,只要不犯错,怎么都不会输。」乐岚姬说道:「至不济,
还有北地。」
「美人好见识。」邵勋抓着乐岚姬的手,笑道。
「都这把年纪了—.」乐岚姬轻笑道。
二人说到这时,童千斤在外轻声禀报:「陛下,王秉请求入觐。”
「让他进来。」邵勋说道。
乐岚姬轻轻抽出手,离开暂避。
王秉很快入内,行礼道:「陛下,臣已自中庐县回返。」
「怎么说?」
「恒昔年与陶侃同为刘弘帐下将佐,今遭排挤,故愿降。」王秉说道。
邵勋微微点头。
为什么派王秉去?因为东海王氏与襄阳氏有联姻,虽然已是王秉祖父辈时的事情了,但终究有个由头,能找到人引荐一一晋弘训少府、南阳太守钦之妻便是王肃之女、王元姬的妹妹,钦死于晋惠帝年间,但子孙满堂,人都还在。
他提到的恒是刘弘镇荆州时的参军。
彼时张昌作乱,襄阳、宛城世兵一败涂地,晋廷走马换将,重用刘弘。
刘弘遂以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又以参军恒为「义军督护」,并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连破张昌,杀万余人。
从恒当时的名头「义军」督护就能看出,他带的是私兵部曲,战斗力却比朝廷世兵还厉害,同时也说明作为襄阳地头蛇,氏的实力还是很强劲的。
战后论功行赏,恒得山都县令(襄阳郡属县)一职,将势力快速发展到此地。
不过,他的仕途也仅止于此了。
王敦上任时,因需要他帮忙抵御南阳乐凯,辟其为从事中郎。
王敦死后,因山都县在反复拉锯之中几乎废弃,家不愿再出力了,遂恶陶侃,不复见用。
鲜卑骑兵已有上万骑自樊城以西渡河,先锋抵至中庐县境内,王秉上门一劝,氏也没什么好坚持的了,直接降了。
「立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