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3 / 5)

加入书签

 贤良曰:「占卜不准。」

    尚书曰:「何为准?」

    贤良曰:「或主外臣起兵作乱。」

    尚书曰:「何时?」

    贤良不能对。

    尚书日:「牵强附会,实乃可笑!天子令世人质疑、实证,若不能实证,便是可疑。

    汝速去也。」

    何点被驳倒后,换了张舆记录,让王羲之喘口气,休息一会。

    邵勋让人将记录拿来。

    这个何点动机不纯,若非今天说了不因言获罪,定要狠狠训斥一番。

    他所说的内容其实汉儒末期的僵化套路,天人感应,牵强附会,到现在还很有市场,

    连热衷玄学的人都学习这玩意。

    至于相信的成分有多少,那就看个人了。反正王衍很喜欢谈这个,但部勋发现他其实是不信的,原因也很简单,很多星象、天变、日月异象根本就没应验,有些则是出现异象后再找一个发生的事件,牵强附会套上去。

    这也是有人质疑天人感应学说的主要原因,怎么听着像是马后炮呢?

    毛邦深得他的意旨,提出要实证。

    你不能证明,那就是假说,别拿这个当真理。

    这个质疑、实证的态度,是邵勋极力想推广的,也是他大政方针中提出「实事求是」的主要原因。

    争论到现在,说实话已经偏题的苗头了。何点不从思想本身来反驳,而是迁回人身攻击,可见一斑。

    或许辩论到最后都这样。

    前汉盐铁会议大辩论,到最后桑弘羊谈财政国防,贤良文学谈用爱发电,你讲你的,

    我讲我的,都在输出观点,鸡同鸭讲。

    但这种辩论也不能说没意义,至少可以争取一部分中间派,以及让本就倾向于你的人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甚至还可能削弱反对派的意志。

    便是到了现代社会,这种政策讨论辩论仍然屡见不鲜,即便发起会议的人心中早有决定。

    将记录送回去后,邵勋正要继续听,却又有人问他了。

    嗯?是谁这么不懂规矩,总是越过他设置的辩手直接「刺王杀驾」?

    抬眼一看,原来是巴西太守龚壮。谁把他弄来的?太守不要做事吗?丢给郡丞做得好吗?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