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歷代帝王盯上了大清?!(1 / 3)

加入书签

这是高铭看到的便於自己理解的单位。

其他帝王看到的自也是会转化为他们所能理解的单位!

当排行榜进行总结后,诸多帝王看著这產量,不由得发出感慨!

【李世民:大唐如今年產量也有0.8亿吨,但我们人口不及大明,还是需要鼓励大家多生孩子,多少还是吃了一些人口的亏!】

李世民这么一算,觉得自己做得还是不错的。

不过他却不敢算百姓的人均粮食。

因为大唐世家贵族太多了。

大部分粮食都掌握在他们手中,就是他这个皇帝,有些事都需要仰仗世家。

而这大明君主从其各种措施来看,他不需要顾忌太多。

那么多贪官说杀就全杀了,完全不怕自己会镇不住那些权贵。

【徐达:这还只是我们大明建立不久,以后在陛下的带领下,我们大明的粮食產量一定会更高。】

【多尔袞:那又如何还不是在我们大清之下,说明我们大清更好。】

见不少帝王都认可明朝,多尔袞这位摄政王不乐意了。

现在大清皇帝才几岁,整个大清都是他说了算。

他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皇帝!

如果大明好,那不是显得他们大清名不正言不顺么

这不利於他们接下来要统治的中原王朝!

【嬴政:若是朕有这么多粮食,很多事情做起来就不需要这么束手束脚了!】

战爭时,粮食可比钱好用多了!

但遗憾的是,大秦目前耕地面积不多。

也缺乏许多更高效的工具,铁器都才刚用到农耕中。

年產量只有0.25亿吨產量左右。

【赵匡胤:在我看来,大明王朝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不管这些帝王什么想法,他们都是才情不凡之人。

这种对百姓的厚待,能彰显其“仁慈”“爱民”的一面。

他们只会赞同,至於贪官,上位者並不是特別在意。

……

在他们的热议中,排行榜第二的大清也开始播放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一开始播放的內容並不是大清。

而是依然以明朝为背景。

隨著欧洲殖民与全球贸易兴起,大明与外部贸易频繁。

中亚丝绸之路附近城市,甘肃,陕西与外部交易频繁,一种名为在番麦(玉米)的农作物被一名商人买下。

开始了试种植,发现这种產物不仅容易活,十分耐旱,而且產量非常不错。

不过並未普及,只是靠近中亚丝绸之路有人种植和交易。

同样是明朝,这种农作物也从西南陆地面方向传入。

葡萄牙人也在经过澳门时,將玉米传入了中原王朝。

多地开始有人种植,但仍未大规模普及……

画面一转,明朝万历年间。

福建商人陈振龙抵达名为吕宋(菲律宾)的国家,发现了一种名为甘薯的產物。

这种农作物不仅產量惊人。

而且取种种植简单,只需要截取枝条就能直接栽种。

鲜薯一亩的產量足足有两三千斤。

而水稻在当时的平均產量只有两三百斤!

当看到吕宋方面的人在向陈振龙介绍这种產物时。

天幕上的帝王们也都不淡定了!

【嬴政:亩產两三千斤!竟然连薯叶都能直接食用!这是神物啊!!】

【李世民:太惊人了,不管是番麦还是甘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