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修行(1 / 2)

加入书签

虽然佛学知识对金的自身修行帮助不大。

但是金也没有离开这个时代,因为金对个人如何修行自身属于小白。

正好这个时代把修行当成潮流。

几乎人人提倡修行,因此也涌现出许多高人,抱着集思广益的态度,金打算借鉴一下,看这些高人是如何修行的。

不过好似这些高人的修行方法也不多,主要是禅坐冥想,静心养神和苦修。

一段时间后,金虽然也有进步,但步子迈的不大。

因为金现他的修行和其它人的不同。

所谓六根清净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

作为没有肉身困恼的金,眼耳口鼻身这些肉身欲望金是没有的。

金就是最后的意字那关过不去,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忘记父母,把人类最后的结局忘记。

如果将人类的身份也抛弃了,岂非不为人子。

而其他人的修行则刚好相反无论是皇公贵族还是黎民百姓他们似乎很容易就放下了世俗所有的身份束缚,潜心修行。

反而是肉身的欲望束缚他们很难摆脱,金就经常看到在苦行林,修行者用近乎自虐的方式折磨自己的肉身,对自己的肉身健康毫不重视经常为了寻求突破搞个绝食,割个肉喂个鸟什么的,(当然也确实有高僧喂鸟是真看得开)。

好在金没有这些烦恼。

可是意字这关过不去,也暗暗着急又没法开口问。

后来金想了想既然从其它人身上学不到什么精髓,那就看看佛祖是怎么做的吧,毕竟佛祖也是一级一级练起来的。

而且最终成功成佛了。

于是金又穿越到佛祖刚刚修行的时候,继续观察佛祖的日常。

佛祖离开皇宫后,先是到王舍城郊学习禅定,后来去苦行林中独自艰苦修行,一开始也搞绝食这一套,当然也不是一点不吃,从最初的一天一餐到后来七天一餐,睡于牛粪之上以天为被,树皮为衣。

一晃六个春秋,果然是饿的面黄肌瘦,状如枯木,修行毫无所获。

便下山去,途中一牧女见其身形知是苦行僧人,便赠其牛奶粥食。

估计也是这家粥很好喝,释迦尼不仅恢复了体力,而且有所感悟,现自己身体肮脏便下尼连禅河洗净了身躯,回复了干净健康。

他的这种反常行为还招到其它苦行僧人的耻笑。

佛祖说:世间万物皆为空,道亦是空,世间万物皆有法,万法自然。

修行一途也因遵循自然之道,自然而然。

我等肉身也是一样,如不爱惜则四肢无力,头脑不清。

如一味用不适合自己的方式修行,必然狭隘阻塞,与自然之道相违。

我要身心健康方可以用最好的状态去悟道。

其它修者听了认为佛祖是吃不了苦的搪塞之言,纷纷离他而去。

佛祖不以为意独自前行渡过了尼连禅河,在伽耶城外的菩提树下,沉思默想。

佛祖尼在菩提树下端坐了七天七夜,终于大彻大悟。

洞察了生命痛苦的根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令使贪、瞋、痴等念想不再起于心头。

在释迦牟尼大彻大悟之时,他的身体出宝光,觉悟成佛,功德圆满。

金察觉到此时佛祖身体里的灵魂生了质变并且精神力也可以外放了。

佛祖得道后便开始四方传教,收了众多弟子,佛教也正式形成。

佛祖还曾回到迦毗罗卫国看望他的父亲和养母,以及妻子孩子。

金现佛祖修行有成后依然化斋,见其家人,并无避讳,自然而然。

这让金有所触动认为自己的修行太拘于形式,刻意求成,导致故步自封。

其实自己和其它人本来就不一样。

甚至可以说金更有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