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公司改组(4 / 5)
现了其优势,对生產效率的提升有著显著的帮助。
同时,罗振刚也在思考如何利用新引入的资本进一步提升绿驰生產的极光牌电动车的生產工艺和產品质量。他组织车间骨干员工进行技术培训,鼓励大家创新,为新產品的研发和生產出谋划策。但引进的自动喷涂设备虽提升了效率,却出现了釉料厚度误差比手工操作高出0.03的问题。罗振刚眉头紧皱,坚决要求返厂调试。这一决定导致项目进度延迟了两周,但他毫不退缩,他说:“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绝不能因为一时的进度而牺牲质量。”
为了確保產品质量,绿驰车间新增了三道ai视觉检测工位,与原有手工质检形成双轨制。这一举措效果显著,瑕疵品检出率从92%大幅提升至99.7%,大大减少了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场的风险。
参照枫家潭服务中心项目“2581.08㎡建筑 + 175天工期”的標准化流程,苏瑶要求新车间建设採用模块化施工。这种施工方式就像搭积木一样,將原本需要12个月的工期压缩至8个月,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借鑑“框架结构 + 连廊联通”设计,电动车总装车间立柱间距精確设定为12.8米,既满足agv机器人通行需求,又保留了人工巡检通道,实现了自动化与人工管理的完美结合。新生產线参照酒瓶深加工行业“日產10万只”的標杆產能,设定电动车架焊接工位节拍为112秒/台,较原產能提升23%,但同时对合格率要求提高至99.95%,在提升產能的同时保证了產品质量。
建筑承包商提议改用低价水泥,罗振刚得知后,拿著他隨身携带的压力测试仪,严肃地对承包商说:“这种低价水泥28天抗压强度差3pa,根本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要的是质量,不是低价。”他坚定的態度和专业的检测数据,让承包商无话可说,只能按照要求更换水泥。
绿驰车间高级技工平均年龄47岁,为了培养新一代技术骨干,苏瑶力排眾议设立“师带徒”激励基金,要求三年內培养30名35岁以下技术骨干。这一举措激发了老技工们的积极性,他们纷纷主动带徒弟,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公司改组后的第一次高层会议上,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庄重。苏绍钧扶了扶眼镜,缓缓说道:“我建议设立技术决策委员会,对超过500万的设备採购实行『技术副总 + 车间主任 + 財务总监』联签制,借鑑枫家潭项目『自筹资金 + 国有资本』模式。这样既能保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又能合理控制成本。”
新设立的研发中心占地比原车间小15%,但通过“垂直流转 + 夹层办公”设计,使工程师与產线距离缩短至80米,问题响应速度提升3倍。这一创新设计,大大提高了研发与生產之间的沟通效率,確保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林羽看著在座的各位成员,眼中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站起身,声音洪亮地说道:“我们羽林集团的成立,是公司发展歷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未来,我们要在两轮电动车领域继续精耕细作,不断提升產品品质和市场份额;同时,要加快固態电池的研发和產业化进程,引领行业的技术变革。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苏瑶、苏绍钧、罗振刚以及其他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著坚定的光芒。他们深知,前方或许还会有诸多挑战,但此刻他们已做好准备,携手共进,为羽林集团的未来奋力拼搏。羽林集团就像一艘崭新的巨轮,在商海中扬起风帆,向著广阔的未来破浪前行,它將承载著大家的梦想与希望,驶向成功的彼岸。这次改组不仅是公司架构的调整,更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爭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公司长期的战略目標,为行业发展树立新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