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她唯一能发泄的对象就是易忠海(2 / 4)

加入书签

人情。

即便不用家里人出面,仅靠她的面子可能就足够了。

娄晓娥观察著女儿和小扎的表情,察觉她们对此兴趣缺缺,便说道:“行了,先这样吧。

事情交给他们去办,我们只需配合,真成了,后续由我来处理就好。”

“这种事本质上就是利益交换。”

囡囡不得不承认,自己確实不太擅长人际交往,这方面娄晓娥远胜於她。

或许是因为苏建设过去保护得太周全,让她从未遇到需解决的麻烦。

不过,听完杨蕊蕊的话后,囡囡心中生疑:杨蕊蕊提到的那位擅长绘画的人,会不会就是那个傢伙

聊天时她才知道,苏建设新买的那个欧式宅院,竟然就在杨蕊蕊她们学校的校园里。

难怪杨蕊蕊说那地方属於教师家属区。

有人画画!

是她不认识的厉害人物。

儘管没有確凿证据,

但囡囡总觉得这事儿怎么像极了苏建设会干的事儿。

钓鱼、画画,这般悠閒的人怕不多见。

不过嘛,

这姑娘模样倒是不错,长得挺美,那傢伙定会喜欢。

而且她的声音也很独特,听著让人有种特別的感觉。

囡囡甚至在想,那会儿她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对此她颇感好奇。

要是让外界知晓她此刻的想法,

就会发现这女人也开始天马行空起来。

这种念头简直荒诞至极,不知她是如何想的,居然想著为苏建设牵线搭桥。

---

摩托车厂的新厂房建设速度很快。

不仅因为资金充足,

政策方面也得到了大力支持。

当得知连外国人对这些摩托车都很感兴趣后,相关部门確实给予了不少便利。

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流程审批,都一路顺畅。

毕竟当下,

创匯是全民目標。

这些摩托车出口也是大宗贸易。

就连工业部也在帮忙调配所需人才。

新厂房选址紧挨著轧钢厂。

旧生產线需要调整。

原本厂里对这条生產线並不重视,只是位於轧钢厂一角,正好靠近新厂房旁边。

如今改建,

在原生產线与轧钢厂之间筑起一道围墙,

同时拆除了生產线与新厂房间的围墙,使生產线顺利融入新厂房区域。

此番变动令轧钢厂领导十分不满。

本以为捞不到什么好处,

但只要摩托车生產线设在轧钢厂內,也算能分得些许余光。

彻底分开后,他们连一点光都沾不上。

轧钢厂向上反映情况,但摩托车厂给出的理由同样充分。

搬迁生產线到新厂房更利於集中管理,对生產也有利,毫无问题。

轧钢厂方面无话可说。

况且,轧钢厂业绩不佳,而摩托车厂已成为机械行业的领头羊,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上级自然倾向更强的一方。

轧钢厂领导痛斥摩托车厂忘恩负义,不仅拿走了厂房,还挖走了不少熟练工人,毕竟两者的待遇差距太大。

优秀员工都流向了待遇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大多是混日子的。

秦淮茹也想去摩托车厂,毕竟工资更高。

私营企业与国企的薪资差距明显,许多人不再排斥私营企业。

更何况,摩托车厂由香港的大老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