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解救陈宫(2 / 3)

加入书签

也不遑多让。

“陈公台如此脾性,倒是难办。”

郭嘉道:“主公既然决定既往不咎,又何须为了此事苦恼”

本不该为此苦恼的曹操闻言,长叹了口气:

“当初,是公台迎孤入兖,孤方有今日。何况公台性情方正,有治郡之能,若能随我们回返兖州,处理兖州诸事,孤也不至于日日挂心。”

人才总是不嫌多的。不管曹操收拢了多少心腹,总会有一些重要的岗位没有排上他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

现在,曹操只是堪堪将自己信任的人与得用的人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其他官职都排给了各州的世家豪族,甚至顾不上汉朝选官的回避制度。这虽然是权宜之计,却也让曹操悬着一颗心,时时念着。

顾至看出了曹操的矛盾,心想,难怪曹操会时常头痛。

他不但要操心他的宏图霸业,还要每天关注着萝卜坑上的萝卜分布得是否合理,有没有萝卜长得像甜菜,萝卜有没有可能从地里跳起来造反,总是想得这么深,这能不头痛吗

顾至径直出言:“陈公台不愿留下,主公何必强求”

说白了,曹操并不是非要陈宫不可,陈宫的治郡之才也并非不可替代。

曹操对于陈宫,除了要借助他在兖州的人脉管理兖州,更多的,应当是政治走秀,以及被叛离的不服。

他如果能重新收拢陈宫,就能证明当初是陈宫自己走了眼,错投吕布,而不是他曹操行事有失,逼走了帐中的文臣。

而曹操既往不咎的举措,又能向其他文武之才展现他的胸襟,展现他的宽容,一如原著中,即使张绣害死了他的长子曹昂,曹操仍“宽宏大量”地接纳了张绣。

“此事虽‘一举多得’,但隐患重重。若强行咬下无法捕获的猎物,怕是会崩断大牙。”

顾至神色肃然。

他不想陈宫因为曹操可有可无的私心而丢了性命。

不说他与陈宫也算是有些交情,无法对此坐实不理,就算只是为了试着改变“既定的命运”,他也该尝试着救下陈宫。

“若主公想既往不咎,以示宽厚,不如放陈公台自由,任他离去。”

这番提议让曹操沉默不语,浓眉紧锁。

见此,荀彧亦开口劝道:

“公台性烈,眼中揉不得沙。他本就不能接受兖州的变革,又因为许汜的缘故,得知了主公谋取兖州的打算。以公台的脾性,绝不会为了求全性命而违背本意,留在主公身侧。”

见曹操仍然沉吟不语,似乎没有打消心中的念头,顾至想起他在原著后期一意孤行,枉顾荀彧等人的劝诫,先后逼杀崔琰、毛玠等功臣的举措,心中一冷。

他想着无声且漆黑的梦境,想着竹简上的记载,想着荀彧的“心结”,语气也随着心中的寒意冷了下来。

“若陈宫迟迟不肯归顺,主公莫非当真要杀了陈宫”

此言一出,坐在他左侧的郭嘉投来诧异的目光。

顾至此刻的反应与往常大不相同,显得有些激烈,亦有几分躁动。

郭嘉不知道他为何如此着恼,正要帮忙遮掩,另一旁的荀彧已先一步出言。

“兴许袁绍早就知道主公不会杀害公台,故设下此计。”

借着云袖的遮挡,荀彧轻扯顾至的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方才,公台一心求死,若主公逼得过紧……”

曹操也想起刚才陈宫那慷慨激昂,悍不畏死的模样,不得不重新审视袁绍的用意。

他与袁绍从小一同长大,对彼此甚是了解。袁绍必不可能想到这种计谋,可他的身边,同样聚焦着众多人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