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手谈与话谈(3 / 3)

加入书签

穴,防止她再胡作乱为,说道:“那我让你戳两剑。”

李毓祯正色,“我舍不得。”

萧琰:……

心里有着气恼,又有着无力。

手指却是坚定有力的将李毓祯的双手从自己腰上扒拉下去,“好好说话。诗曰,发乎情,止乎礼!”想起长乐宫的事,就想揍她一顿,嘴唇抿了抿,眼色有些不善。

李毓祯见她颜色就知她所想,叹道:“你若气恼那事,再戳我几刀。”

萧琰哼一声。

越秋听得心里冒冷汗,难道萧十七君真要刺殿下几刀?

萧琰岂会不知道李毓祯,戳她几刀又如何,这人心里完全没有“后悔”二字。

“节操要自省,戳你千刀也没用。”萧琰睨她道,决定出宫前一定要将那幅字送去光华殿,挂在她寝帐内,日日自省,夜夜诵念。

还有,先抄上一万遍。

李毓祯看着萧琰闪着亮光的眼神,忽然生有种不妙的感觉。

***

次日凌晨,雪停了。

宫中一片雪白,宫人们忙着清扫宫道。萧琰照例卯时起练刀,清扫宜秋宫宫道的宫人完全没发现一颗万年青树上有人在练刀。

李毓祯卯初时分就出了东宫,先去宁寿宫向太上皇请安,再去紫宸殿向圣人请安,服侍父亲用了药,又一起用了早膳,卯正二刻,起辇前往宣政殿。

宣政殿为中朝正衙,比紫宸殿议政殿宏阔,是大朝会和朔、望(初一、十五)朝参的政事殿,今天不是朔望日,但政事堂昨日已下了朝参令,此时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分列殿中,听得三声钟响,便见太子身着朝服入殿,坐到置于丹墀第七阶的金龙黄袝榻上,随着内侍高喝一声“参——”,百官伏拜下去,一叩首,齐呼:“参见太子殿下!”

除了知晓内情的几位相臣外,其他人都生出疑虑——圣人为何没有御殿?

便听内侍宣道:“众臣听诏。”

群臣又跽跪下去。

便见中书舍人元雍健步上前,从内侍手中接过诏旨,转身立于丹墀前,身姿俊拔,展开诏旨高声宣读。

群臣垂首而听。

心中均震,竟是太子监国诏。

难怪圣驾不御殿,原来是圣躬违和。

圣人会让太子监国这是众臣早有预料的事,但谁都没想到,圣人竟在太子册封的次日,就干脆的放了权,难免让人猜疑:圣人的病到底有多重?

但无论皇帝病重与否,都意味着,从今日起,朝政进入李毓祯时代。

从那位锋锐犀利的眉眼中,很多人感到了一股凛冬的寒意。

寒流,真的要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