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这是她必经的路(2 / 3)

加入书签

唯战术更加谨慎,布局更加周全:有欧罗顿法师的风系元素为远程探查眼,唐军的行军路线很难瞒过燕欧联军,而这是宇文健持续聚歼战术的底气;最重要的是,以燕周残余政权的处境,逼得宇文健必须采取聚歼战术,否则被唐乌联军以蚕食战术拖在战场上,就会深陷泥沼,耗去后勤,而被吞掉整个西北。从战略上来讲,宇文健采取聚歼战术是没有错误的。

而敌人正确的战术,如果利用得当,反过来也能成为己方的机会。

李崇义提出将计就计,燕欧联军要打聚歼战,就势必要集中法师,才能对大唐军队形成远程攻击优势,遂李崇义定下战术:集中武骑上将军和乌古斯军中术师,也打一个聚歼战——消灭欧罗顿的法师团。

但这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燕欧联军的聚歼战只针对唐军而不是乌古斯军,否则,唐军将乌古斯军队的术师调走大半,若燕欧联军对乌古斯军队发起聚歼战,李崇义的战术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

但李崇义有把握,燕欧联军的主攻方向会放在大唐军队这边,基于他自己的战略眼光,以及都参谋司的分析,主要有四个因素:

其一,唐乌二军唐军实力更强,这是毋庸置疑的;况大唐综合国力最强,若燕周西北打持久战,别说宇文健政权撑不了,就是欧罗顿帝国,也不敢说拖在西北这地方能支持长期作战,如果聚歼战术对付乌古斯军队,即使消灭乌古斯军主力,但唐军主力仍在,大唐不会停战;乌古斯国内也会增兵,燕周战争仍会持续下去。

其二,大食军队已经开入乌兹大沙漠东部绿洲,安西都护府西境的战争随时会爆发,大唐就会面临同时和当世两大帝国作战。如果燕欧联军在燕周战场上击溃唐军主力,这对大唐两线作战的局势就必定是一个大的打击。

唐军自高武以来,就未有过大的战争败绩,如果燕周西北战争失败,对唐军乃至大唐帝国的士气和民心都是一个极大的震撼,对安西线的战争当然会有连带影响,对大唐整个战争局面就会形成不利。相反,如果是乌古斯军队被打垮,影响就不会那么大——与大唐战争两百年,并且曾被唐军打入国境内差点面临亡国危机的乌古斯汗国来说,即使燕周西北战争失利战损十几万人,其震撼也比不上唐军战死十几万人——乌古斯汗国那位铁血女帝皇很可能下诏全国征兵令,继续增兵持续燕周战争。

其三,就是唐军术师少,只要能拖住唐军的炮弩营,燕欧联军就能以法师团形成远程打击优势;而这一招对付术师同样多的乌古斯军队,则不会起效。

还有重要的第四点,就是对燕欧联军三位统帅——宇文健、帕维夫、费尔德三人的战术偏好和性格分析,从枢密阁都参谋司传下的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三位都是内外强势或者内里强硬的人物,如果在将领中分类,那就是属于进攻型主帅,这样的统帅,不会因为怯懦而挑“软杮子”啃,只要宇文健、帕维夫、费尔德三人对时势有精准分析,就一定会以打垮唐军为首要目标,而不是瞄准较弱一方的乌古斯军队。

李崇义的分析萧昡是赞同的,火炮营的行军速度是唐军唯一的弱点——这个弱点在对方有法师团这种“移动炮台”的情况下就显得格外突出,唐军要在西北致胜,就必须打垮或牵制欧罗顿的法师团。燕欧联军采取聚歼战的战术也给了李崇义聚歼法师团的机会。但这种谋算与反谋算,双方都必然小心翼翼,经过多方试探和诱敌,期间还会有无数次“遭遇战”和“游袭战”,才有可能营造出双方都认为抓住了机会的“聚歼战场”。

那密郡是泰鲁州仅次于首郡城的第二大郡,西路军打下那密郡,那就直接威胁首郡城了。那密郡郡城的南面是那密河,如今正在冰冻期,西路军要打下郡城,就必须渡河——宽阔的冰面对于法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