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外骨骼装甲(4 / 6)

加入书签

装甲重量有45公斤,但续航时间竟然达到了12小时后,不由得对其所用的电池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林,你的外骨骼装甲项目真是令人惊叹,我对其中的电池技术很好奇,能不能稍微透露一点?”

“乔治教授,很抱歉,这个部分需要保密。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电池材料,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远超目前的技术水平。”

乔治教授点点头,表示理解。“这的确是一个重大突破。我有一个建议,不知道你是否有兴趣与我们的材料科学实验室合作,或许能进一步优化电池材料?”

“这是个好主意,”林栋赞同道,“我很乐意与学校实验室合作,共同推动技术进步,但前提是所有人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同时所有的相关论文我要第一作者。”

林栋需要工具人来帮他制备石墨烯,这个过程很枯燥,但不可或缺。

而论文更是需要大拿们的背书,有二十多篇一区SCI论文的乔治教授当通讯作者,能让他的论文录取速度快上很多。

“你的要求没有问题,这两天我会给你个答复。”

乔治教授其实现在就能同意,但出于人权,他得先询问一下自己的学生们。

学术界的链条不仅在国内存在,国外同样也有。

要不然校园里也不会有这么多想枪击教授的学生了。

不过,国内或许属于纯粹压榨,国外好歹还有匹配的工资和一定的自由度。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随着材料和机床的到位,林栋开始着手制造外骨骼的骨架结构。

这是整个装甲的基础,必须坚固且灵活。

他选择了高强度的钛合金来制作骨架,这种材料的抗拉强度超过1100MPa,并且具有极高的抗冲击韧性,能够确保外骨骼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

在没有纳米材料的帮助下,1100MPa已经是极限了。

“苏珊,帮我拿下那个钛合金板。”

林栋一边调试C机床,一边说道。

“你确定要我搬这个?”苏珊费老鼻子劲地搬起钛合金板,“这东西可真重!”

“别担心,等装甲做成了,你就可以轻松举起它。”

他将钛合金材料固定在C机床上,输入设计参数后,机床开始自动加工。

切割、钻孔和打磨,每一个步骤都精确无误。

林栋不断监测机床的运行状态,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得到控制。

“这个C机床真是好用。可惜我不会编程。”苏珊看着机器运转,赞叹道。

“高精度的制造还是得自动化,靠人工太难了。”

林栋Lv3的编程足以完全驾驭这台机床。

钛合金骨架的各个部分加工完成后,林栋开始组装。

他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一些连接件,这些连接件采用高强度的工程塑料,既轻便又坚固。

整个钛合金骨架大约重25公斤,这一重量在提供足够强度的同时,尽量减轻整体负担。

“3D打印技术真是神奇,什么都能打印。”

林栋笑了笑没说话,他想起远在欧洲的皮诺家族和佳士得拍卖行。

在组装过程中,林栋使用高精度的焊接技术,将钛合金部件和3D打印的连接件焊接在一起。

焊接是一项需要高度技术的工作,特别是对钛合金这种材料,焊接温度和时间的控制至关重要。

“你戴上这个防护面罩,小心点。”苏珊递过来一个防护面罩。

“谢谢,我可不想在焊接的时候把眼睛闪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