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冷核聚变(2 / 5)
>
【自由属性点:0】
在进入学习空间突破相关学科瓶颈后,林栋成功将冷核聚变技术的兑换降低到了两位数。
他不再继续等待,直接点击兑换。
尽管这一决定耗尽了他积攒的所有属性点,但林栋认为这是值得的投资。
小型化技术和马克3号的优化只能暂时搁置,等待未来有机会再进行升级。
从系统兑换出来的技术,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一套完整而成熟的技术方案。
这意味着林栋只需按照方案进行复现,就有可能实现冷核聚变。
但2010年的科研基础与电影或者这项技术本该存在的未来并不相符。
这意味着在复现的过程中,仍然会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
他决定从基础开始,一步步验证和优化这套方案。
冷核聚变依赖于一种现象,即在特定条件下,氘原子可以在低温下结合并释放能量。
这种现象在过去的实验中偶尔出现,但却极难稳定和重复。
根据技术内容,要实现突破,需要在实验设计、材料选择和控制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所以,实验室内的一切设备都是他特殊定制的。
并且这里面所准备的实验材料,很多都是在这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的。
林栋全神贯注,双手灵巧地在设备上调试着各类传感器和控制系统。
当最后一项检查完成后,第一次实验便正式开始。
林栋小心翼翼地将氘化锂溶液倒入电解池中。
启动设备,电流缓缓流入,氘原子开始在电解反应中移动。
林栋紧盯着显示屏,观察各项参数的变化。
每一个微小的波动都可能蕴含重要信息,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就在这时,苏珊穿着同款防护外骨骼装甲走进了实验室。
作为林栋的得力助手,她对这项实验同样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林,我们已经准备好进行冷核聚变实验了吗?”
苏珊轻声问道,生怕打扰到正在全神贯注的林栋。
林栋微微点头,目光依然没有离开显示屏。
“已经开始第一步了。我正在进行最后的参数设定。”
苏珊走到林栋身边,开始协助他记录数据。
她虽然对核聚变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于林栋的具体实验方案并不清楚。
好奇心驱使她询问道:“林,你能给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方案的核心吗?”
林栋稍稍放松了一下紧绷的神经,简要地解释道:“这个方案的核心在于创造一个特殊的环境,使得氘原子能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发生聚变反应。我们使用的电解池设计和强磁场是关键。此外,方案中还包含了一些创新的催化剂使用方法,这可能是突破常规冷核聚变限制的关键。”
随着实验的进行,林栋不断调整参数。
他的双眼因长时间盯着屏幕而略显疲惫,但内心的热情丝毫未减。
几个小时过去了,虽然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聚变反应,但林栋从一些细微的数据波动中看到了希望。
“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
林栋皱起了眉头,即使方案给出了理想的参数范围,但在实际操作中,他还需要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每一个参数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这需要极其精细的调整和无数次的尝试。
苏珊思考了一会儿,提出建议。
“也许我们可以尝试调整催化剂的浓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