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间谍(3 / 4)
发射中心非法拍摄涉密设施,被依法扣留并接受调查。
大使馆最初想要“强烈抗议”。
不过在林栋用一些外交渠道传递的情报后,美国方面却态度突变,开始推脱说:“此人并非美国政府人员,我们并不了解她的情况。”
他们对于其真实意图显然毫无兴趣“背锅”,而是乐得把责任转移出去。
事实上,菲比长期接受欧盟情报局(EIB)的培训。
近年来,欧盟对全球高新技术(特别是量子通信、航天发射等)的情报搜集力度不断提升。
随着华夏在航天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欧盟担忧未来的太空格局会被华夏率先占领。
为避免被甩得太远,EIB开始派遣多重国籍的高端特工潜入华夏关键科研与军工领域——菲比就是其中之一。
在秘密关押期间,菲比虽表面上依旧坚强,强作镇定,但内心却开始翻江倒海。
她多次强调:“我只是一名误闯军事管制区的普通摄影师,请尊重我的合法权益。”
并且希望通过美国大使馆施压,让中方尽快放人。
可是,安全局拿出一份来自美国方面的说明——“此人并非美国官方人员,她与美方无任何从属关系。”
这让菲比的神情第一次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她瞬间明白,自己最初的“护身符”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
安全局人员敲了敲桌面,用一种不急不躁的冷酷语气问她:“菲比,我们有理由相信,你实际上与欧盟某些情报机构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美国已经对你撇清关系。现在,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她尽力保持姿态,眼神却微微躲闪:“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
任何承认都会变成实锤,但她也很难解释为何相机会出现加密分区。
她正在权衡,如果继续死扛,是否能拖出一线生机?
然而,她并不知道,华夏情报部门已经搜集了她在国内外活动的大量证据,只待更多信息串联,就能还原她在欧盟情报体系内的行动轨迹。
菲比被捕的消息,通过安全局渠道迅速传达到更高层。
那一夜,一场规格极高的紧急会议在中央某处机密场所召开。
巨大的投影屏上,轮番播放菲比在不同国家的活动影像,有她与欧盟某些军政人员同框出席会议的照片,也有她与可疑联系人进行资金往来的银行流水记录截图。
安全局人员一一指示:“菲比近五年行踪几乎遍布欧洲多国,多次出席与EIB相关的会议或论坛,还与一些神秘基金产生不明金钱交易。可以断定她是一个长期活跃在高新科技领域的间谍。”
军方代表放下手中的文件,说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绝对是我国航天大门的咽喉要地,不算林院士的搭载物,原本的天宫1号本身也是机密内容,她来偷偷拍摄,动机昭然若揭。”
领导对此表示非常重视。
经过讨论,会议达成了结论:对菲比的处理要“暂时关押审查,不大张旗鼓”,尽量从她身上挖掘更深层次的情报网络。
如果欧盟急于救人,势必暴露更多资源;如果欧盟选择切割,就让菲比在审讯中失去援助。
这种策略可谓“一石二鸟”,可以防止对外引发过度的外交纠纷。
在方向确认的情况下,菲比只能日复一日地面对固定的安全局审讯员——他们言辞并不咄咄逼人,而是带着一丝礼貌和让人摸不透的微笑。
“菲比,你的相机加密分区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火箭发射台、安保人员动线的影像资料?你真的不知道吗?”
菲比坚持否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