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生产力即战争潜力(2 / 2)

加入书签

冽的金属光泽。

制约箭矢生产效率的,从来不是箭簇,也不是箭羽,而是箭杆。

箭簇可以模具铸造,箭羽可以批量裁剪,唯独箭杆,必须由工匠手工削制,确保每一支箭的长度、直径、重量都精确统一;

否则射出去就会飘忽不定,影响手感。

张克有简易箭杆车床,用简易的机械代替人力,将这项工序的效率提升了十倍;

这才让&0t;优势火力学说&0t;成了燕山军的必选项——箭矢可以像不要钱一样挥霍了。

这,就是集中生产走生产力路线的力量。

这,就是天赐可汗的底蕴!

要知道,当年明朝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四万大军,随身携带了也就六十万支箭。

这些箭矢在平壤战役(1593年)打了几个月后才消耗殆尽。

那会儿火器还没替代弓箭的生态位,进攻中支援火力密度和射程弓箭还是优于火枪的。

张克此举,也是在向臣服的草原部落展示实力。

战争终究拼的是军械与粮草,只要双方战力差距没有悬殊到一击即溃的地步,资源更雄厚的一方就能靠消耗拖垮对手。

就像南亚某有味道大国,仗着体量优势,对周边小国屡屡施压——即便战事不利,光靠体量也能磨垮对方,觉得自己赢麻了。

可一旦遇上东亚某神秘强国,立马原形毕露,差点亡国。

其实他的实力别看人多,东亚怪物房边角料将军大人的陆军都可以吊打他

毕竟,在真正的强军面前,单纯的人数优势毫无意义。

即便与宿敌巴铁的冲突中,也全靠体量硬撑占据优势,直到某次空战失利,才打破了长期维持的表面优势。

至于那些被一战击穿的王朝,比如北宋的书法艺术家和第一代足球俱乐部老板,但凡走对一步,都不至于亡国。

可他们偏偏步步错,最终被一波捅穿。

战争从古至今比拼的不仅是将士的勇猛,更是背后的国力综合大考。

资源、组织、后勤,缺一不可。

白烬挥了挥手,五十名燕山军小旗官整齐出列,每人腰间都挂着天赐军的令旗。

&0t;诸位可汗,&0t;

白烬朗声道,&0t;这五十名小旗,会随各部落一同出,带路与霍无疾将军汇合。

&0t;

他顿了顿:&0t;此战,不求决战,不求歼敌,只求抢辎重!

&0t;

&0t;所以,不必等所有部落集结完毕再行动。

&0t;

&0t;距离近的部落,现在就可以出!

&0t;

&0t;抢得越多——&0t;

&0t;分的越多!

&0t;

话音一落,台下瞬间沸腾。

土木特部的骑兵已经翻身上马,科尔沁部的勇士摩拳擦掌,翁牛特部的逊杜棱咧嘴大笑:&0t;哈哈哈,好!

老子先走一步!

&0t;

草原的狼群,终于嗅到了血腥味。

而这一次,他们不再是猎物——

而是猎手!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