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六朝旧事为私计尔(1 / 3)

加入书签

五月的济南府,总督衙门内弥漫着一种压抑的寂静。

窗外的柳枝在风中摇曳,却无人有暇欣赏这春日的景致。

齐州总督蒙傲的案头堆满了战报和奏折,烛火在他深陷的眼窝投下阴影,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却始终未从东线送来的军情上移开。

&0t;爷爷,他们招供了。

&0t;

蒙义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沉寂。

这位年轻将领铠甲上的血迹已经干涸,却仍散着铁锈般的腥气。

他的眉宇间凝结着愤怒与疲惫,手中紧握的供词纸张因用力过度而变形。

蒙傲没有抬头,只是用沙哑的声音问道:&0t;哦,招了哪些人?&0t;

蒙义喉结滚动,欲言又止。

他犹豫了片刻,终于将那份沾着暗红血迹的供词递了过去。

纸张边缘已经卷曲,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人名和靠山。

齐州总督蒙傲的目光在那些名字上逡巡:户部尚书司马藩的堂弟、右都御史贾世宪的舅父、礼部尚书孔子文的堂兄

更令他眉头紧锁的是齐州本地官员——巡抚刘观、布政使郭桓、按察使陈瑛,这些封疆大吏的家人竟也牵涉其中。

&0t;其心可诛。

&0t;

蒙傲的声音冷得像冰,&0t;这两人一定是东狄收买的奸细。

就地以东狄奸细的名义斩吧。

&0t;

他抬起头,目光如刀,&0t;你去请兵部尚书余廷益大人带来的尚方宝剑斩了他。

这份供词&0t;

他顿了顿,&0t;就当不存在。

&0t;

说完,蒙傲将供词凑近烛火。

纸张一角开始卷曲、黑,继而腾起细小的火苗。

(说明:古代年纪大的官员一般视力不佳,白天办公也习惯点烛火,例如乾隆朝闽浙总督杨廷璋年迈时奏折中提及&0t;微臣年迈目力不济,白日亦灯下批阅&0t;(《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0t;爷爷!

&0t;

蒙义猛地伸手想夺回供词,却只抓住一把灰烬。

他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0t;朝廷漕运来的三十万石军粮就只剩不到一半!

他们一个小小的正六品户部度支司主事和一个七品监察御史怎么可能瞒过所有人把十几万石粮食换成麸糠?&0t;

他指着窗外,&0t;吃这种东西,士兵会哗变的!

他们一定是有后台!

&0t;

蒙傲缓缓起身,高大佝偻的身影在墙上投下长长的阴影。

&0t;义儿,&0t;

蒙傲没有转身,声音低沉,&0t;你知道现在齐州的粮食涨到什么价格了吗?&0t;

蒙义攥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他当然知道。

那些饿得皮包骨的难民,那些因买不起粮食而卖儿鬻女的惨状,日日在他眼前上演。

&0t;大米、小麦过6两银子一石,&0t;

他咬牙道,&0t;就连粟米和高粱都涨到了4两银子一石。

今天开春,百姓南下逃亡,齐州大半土地都撂荒了,估计还得涨。

&0t;

蒙傲转过身,脸上每一道皱纹都刻着疲惫:&0t;那你可知道,若是此刻将这份供词上呈朝廷,会有什么后果?&0t;

蒙义张口欲言,却被祖父抬手制止。

蒙傲低声念叨着,仿佛在说服自己,又仿佛在说服蒙义:&0t;赔本的买卖没人做,杀头的买卖有的是人干……&0t;

&0t;你大哥蒙田之前在楚州杀了知府的事,虽然被战争压下去了,但可有的是人等着背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