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清算(2 / 3)
,将那份急报拿起。
“多尔衮北返了。”
曹祯轻声说道,“然而老师仍在调集勤王军?”
“正是。”
诸葛明点头回应,“十万禁军连淮河防线都难以守住,必须即刻整编新军。
即便……”
他略微停顿,“即便各地兵力空虚,亦在所不惜。”
“老师认为,若再有一次战事,我方还能?”
曹祯突然问。
诸葛明一时愣住。
他见皇帝转过头来,那双眼眸漆黑深沉,仿若两口深不见底的古井。
“老臣……”
他张了张嘴,竟一时语塞。
曹祯露出笑容,那笑容令诸葛明心头一颤。
“无需回答。”
皇帝轻声说道,“朕已明白。”
“大军战败之事,应当有个了断。”
曹祯转身迈向案几,拿起最上面的那份奏章,“英国公张维蒙蔽圣上听闻,欺瞒上天,虚报大捷,判处剥夺爵位,满门抄斩。”
诸葛明心头一震,说道:“陛下,满门抄斩是否……”
“老师觉得处罚过重?”
曹祯冷笑一声,“百万生灵遭受涂炭,朕未诛他十族已是仁慈之举。”
诸葛明望着曹祯执笔批红的动作,那力道几乎要将纸张戳破。
他暗自叹息,斟酌着言辞道:“老臣所担忧的是金陵城内的其他勋贵。
倘若打击范围过广……”
“那就先杀鸡儆猴。”
曹祯放下笔,抬头之际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其余勋贵将领,老师自行斟酌处置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终所定下的处罚折中了君臣二人的意见:英国公满门抄斩,参与北伐的勋贵军官罚俸一年,视后续调查情况再作进一步处置。
这也算是给了大批勋贵一颗定心丸,不会对他们过度追究。
接下来是对兵部尚书余廷益的处置。
当吏部尚书张白圭站出来求情时,诸葛明抬手制止了他。
余廷益是他的学生,也是朝中少有的实干之才,但在如此重大的败仗面前,身为副总指挥难辞其咎。
“斩监候。”
诸葛明说出这三个字时,声音异常平静。
用余光扫视时,他见曹祯正若有所思地注视着他,似乎在评估他是否真能狠下心来处置自己的门生。
兵部事务暂由左侍郎曾仲涵代管——这位当初在内阁巧妙引导圣意的主事者,在这场大清算中竟得以全身而退。
户部尚书司马藩则接连遭遇灾祸。
先是其第九房小妾之父与代山往来的书信在金陵传得沸沸扬扬,迫使他亲手处死爱妾以证明自身清白。
接着龙江、常平二仓亏空案,尽管仓管自尽、仓大使“意外”
身亡,总督仓场侍郎主动认罪,但在狄怀英的查证下,竟牵扯出司马藩。
司马藩最终以“御下不严,严重渎职”
的罪名被革去户部尚书及内阁职务,仅保留官身。
如此处置已是极限——其妹贵为太后,父亲又是当朝右相,若再加重处罚,不仅太后颜面尽失,就连皇帝和右相也会陷入尴尬境地。
这不禁让人忆起当初的户部郎中羊百里,就是因为没看透这层关系,才落得那般下场。
正如忠孝帝君那句令人痛心之言:“你是说,朕的舅舅也会贪污叛国?”
司马家背后是半个江南的士绅,司马嵩虽称病在家,却依旧担任右相之职。
右相司马嵩自英国公出征后便称病不出,此次更是上表请求乞骸骨还乡,却被曹祯与诸葛明双双驳回——江南赋税还需司马家协助征收。
锦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