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现实(2 / 4)

加入书签

没有实实在在的权柄和人脉,仅凭一纸圣旨和满腔热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万般无奈之下,四人只得再次厚着脸皮,求到了他们的顶头上司、举荐人——

兵部侍郎曾仲涵的值房。

曾仲涵听罢他们磕磕绊绊、面带窘迫的汇报,原本还算平和的神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木的书案。

他久在朝堂,如何不知其中的关窍?

陛下震怒,内阁决议,出兵平叛的大方向是定了;

但具体到执行层面,户部的库银、各军的兵额,哪一样不是牵一而动全身的难题?

他沉吟片刻,叹了口气:“罢了,此事也不能全怪你们。

本官亲自去与户部交涉吧。”

正常大魏的调兵流程本该清晰明确:

皇帝与兵部定策,下敕书符验,规定兵力、路线、目标,主帅持符至军营调兵,地方提供便利。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

国库和各地府库得拿出真金白银和粮草来支撑大军的启动与消耗。

曾仲涵亲自出马,找到了那位老脸仿佛永远笼罩着一层愁云惨雾的户部侍郎张衡臣。

两位朝廷大员在值房里进行了一番不足为外人道的讨价还价。

曾仲涵据理力争,强调叛军势大、开封地位紧要,原定五万大军的规模绝不能少。

张衡臣则哭穷卖惨,掰着手指头细数朝廷各项艰难开支,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曾仲涵的脸上。

“曾部堂!

我的曾大人!”

张衡臣几乎要捶胸顿足,“您当户部是点石成金的神仙府库吗?

英国公那一仗败下来,多少亏空烂账还没填平?

各地雪片似的催银子的文书都快把户部淹了!

五万人?

别说五万,就是五千人的全额开拔银,现在也凑不齐!”

最终,在一番激烈的拉锯之后,原定的出兵规模被硬生生从五万砍到了八千。

张衡臣甚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又无可奈何的语气“安慰”

曾仲涵:“兵贵精不贵多!

曾大人,八千京营锐卒,足以荡平豫州乌合之众了!

何必劳师动众,空耗国帑?”

而实际拨付的钱粮,经过户部和工部一番“精打细算”

,七折八扣下来,竟只勉强够四千兵马的开销用度。

这其中,未必没有借着平叛之名,行销减历年亏空巨额之实的算计。

账面上还是五万。

曾仲涵脸色铁青,却也无计可施。

但张衡臣私下里也是一肚子苦水。

前任户部尚书司马藩留下的根本就是个烂摊子!

金陵周边仓库的存粮,账面上数字漂亮得能支撑三年,实际清查下来,能有两个月的用度就要烧高香了!

这场平叛战争完全在计划之外,能挤出这四千人的用度,已经是他精打细算、东挪西凑后的结果了。

毕竟这是陛下拍板、内阁集体决策的战事,户部不可能真的一个铜板都不出。

曾仲涵憋着一口气,回到兵部,只得重新给曹闻诏四人签了一份手令;

允许他们沿途“相机招募壮勇,以补兵力之不足”

这实属无奈之举,他比谁都清楚,仅靠八千人去对抗坚城固守的数万叛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曹闻诏四人接到这份手令和大幅缩水的钱粮批文时,相视苦笑,心中那点被皇帝激励起来的豪情,已凉了大半。

圣旨已下,君命如山,难道他们还能掉头回去,告诉陛下没钱没粮没兵,这仗打不了?

他们连宫门都进不去,想递话也没门路。

事已至此,唯有硬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