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扶桑人在燕州(1 / 2)
窗外的雪花依旧不紧不慢地飘洒,将天津卫码头的喧嚣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静谧。
茶楼雅间内,炭盆烧得正旺,驱散了初冬的寒意,却驱不散两位扶桑贵族心头迥异的思绪。
西园寺公旺的目光从繁忙的码头收回,落在对面略显焦躁的三条实美身上。
他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建议:“三条君,依我看,暂且忍耐,我们不必急于立刻去山海关拜会定北侯。”
三条实美闻言,脸上顿时露出诧异之色:“不急着去?这是为何?
“嗯?”
三条实美诧异地转过头,眉头蹙起,“西园寺君,这是为何?
我们的使命不正是为了解决开关通商之事,缓解国内白银大量流失的困境吗?
早日见到定北侯,早日开始谈判,岂不更佳?
近卫他们此刻恐怕已在金陵与南朝官员周旋,我们岂能在此耽搁?”
西园寺公旺轻轻放下茶杯,瓷器与木桌接触出清脆的微响。
他的目光沉静如古井深潭,却闪烁着洞察与深思的光芒:“通商之事,自有近卫君等人在金陵尽力斡旋。
而我……有一种奇怪的预感。”
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这位定北侯,虽在大魏朝廷看来,或许只是一介身份低微、侥幸崛起的边镇诸侯,但你看这里,”
他指向窗外那支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巡逻队,指向那高效运转的军民两港,“我看到了一些截然不同的东西。
一种……蓬勃而内敛的力量,一种迥异于大魏江南乃至京都所见的秩序。
我想再多看一些地方,多了解一些这位侯爵治下的真实情况。
或许,我们能找到比区区通商更重要的答案。”
三条实美沉默了片刻,仔细咀嚼着同伴话语中的深意。
他并非蠢人,只是更倾向于直接的目标和传统的判断。
他试探性地反问,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你的意思是……你认为此人有……有成为大魏‘幕府将军’的潜质?”
他将“幕府将军”
四个字咬得很重,带着扶桑人特有的历史视角和比拟。
西园寺公旺微微颔,眼神锐利:“或许,不止于此。”
“不止于此?”
三条实美几乎是嗤笑出声,觉得同伴的想法过于天马行空,甚至有些荒谬,“大魏的幕府将军?
西园寺君,你是否太过高看此人了?
那张克,据我们所知,不过是一边镇千户之子,出身寒微,在大魏他能身居侯爵之位,已是侥天之幸,堪称僭越了!
难道他还能与一统六合、结束战国、开创幕府基业的千古伟人丰田阁下相提并论?
你未免太多虑了!
依我看,他最多不过是一个实力强一些的‘大名’罢了,因其地处边陲,手握重兵,朝廷一时奈何他不得。
但其根基浅薄,身份低微,难以服众,更难以真正撼动大魏这棵盘根错节的巨树。”
西园寺公旺并未因同伴的质疑而动摇,只是缓缓摇头,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大名与大名,亦是不同的。
三条君,切勿被固有的认知所束缚。
定北侯张克此人,极不简单。
我们从有限的情报中可知,他从微末中起兵;
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周旋于伪燕、东狄、大魏朝廷乃至各路豪强之间,每一次都是以小博大,险中求胜,却总能笑到最后,这可不是运气能解释的。
我们对他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直觉告诉我,在正式与他面对面会谈之前,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多看,多听。
一旦正式会面,我们很可能就被礼貌地‘保护’起来,很多东西,就再也看不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