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风暴眼的黄昏(1 / 4)
第470章 风暴眼的黄昏
战争的胜负从不由一人决定,一旦命运的绞肉机开始旋转,那便再不会因人性中的善良而停下。
跨过九月末尾,这场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全面战争已进入决定性阶段。
在淮水一线,北府军队和异族隔江相望,谁都没有大规模行动,达成了一种诡异的默契。两军虽偶有部分小规模摩擦,但大体上还是呈现对峙之势。
无论是谢令婉还是拓跋梁,双方都在等,等待另一处战场的最终结果。
并州军队攻克洛京后,已然坐拥并兖冀司四州之地,可动员的人口多达数千万。在王伯光的命令下,四州开始穷兵黩武般地筹集军需,向着襄阳运调的马车昼夜不绝,几乎阻塞南北官道。
直至九月末,上原王氏已在襄阳集结了二十余万军队,以汉江为界限分为南北两军。南军主帅端木陵,而北军则由王伯光亲自指挥。南北两军隔江相望,攻城器械漫山遍野,民夫走卒不计其数。
至于朝廷一方,帝都安定,蜀地既平,得益于关中四关与绵绵秦岭的阻隔,周廷得以将近乎全部的兵力调往襄阳前线。
但是大周援军的抵达需要时间,王家军队显然不想给他们这个时间。
九月七日,并州南军对襄阳城发动了首次大规模攻击,由端木陵和倪胤破开襄阳城东北震安门,一度杀至城主府下。危急关头,陶允姜率领千里来援的长垣铁卫赶到战场,最终与方棠合力击退了并州军队,并斩首倪胤,重伤端木陵。
九月十日,并州南军佯攻襄阳城,意欲为其北军正攻樊城取得条件。此计谋被陶允姜识破,她将驻守在襄阳的三万长垣铁卫经铁索浮桥调往樊城,与并州北军展开血战。
此战由王伯光亲自督战,攻城部队巨石箭矢飞落如雨,樊城城墙被打出巨大缺口。并州军鱼贯而入,却又被长垣铁卫将战线推回。
两军由凌晨战至夜幕降临,经过一日的生死搏杀,并州军团仍然没能攻克樊城外城墙,只得在留下堆积如山的尸体后退回本营。
九月十一日,并州北军再度猛攻樊城北正门朝圣门。
为求速胜,王伯光再度派出上原王氏的又两名七转供奉,分别是火五行七转的“镇戎策”宿荣以及明武七转的“恫骇刀”屈仲良。
宿荣以天火流星轰击城门守军,屈仲良则率军先登城楼,大周一方没有七转修士,难挡此二人攻势。
短短一个时辰的时间,朝圣门便彻底陷落。并州军队沿城墙向东西两侧发动猛攻,意欲彻底夺下樊城外城。
眼看樊城就要不保,危急时刻,陶允姜又一次率领驻守襄阳的五千长垣铁卫赶到。这股生力军立即对并州军团发动反冲锋,两军在樊城街道上展开巷战。
由于大周守城一方仅她一名七转修士,陶允姜不得不一人对抗屈仲良和宿荣两名七转。与上次的两名明武不同,这次是最为棘手的五行加明武组合。
若论起单打独斗,屈仲良远不是陶允姜的对手,但若是他潜心防守,可以拖住陶允姜很长一段时间,从而给安全位置的宿荣创造攻击条件。
陶允姜不能速胜屈仲良,并且由于屈仲良的纠缠,她几次想要攻击远处宿荣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眼看着形势胶着,她只得采取以伤换伤的打法,以后背硬吃宿荣天火的同时猛攻屈仲良,这才成功将屈仲良重伤逼退。
此时长垣铁卫已成功夺回残破的朝圣门,宿荣只得带着屈仲良先行离开,樊城外城再一次被守住。
但此刻城中守军的士气却在日渐低落,陶将军被天火重伤,城中守军人数日益减少,而并州军队的人却像是无穷无尽一般,前一天抛下一地尸体,第二天便会再卷土重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