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世宗亲征(1 / 2)
王朴躬身应道:“臣觉得官家考虑的极是。如今前线李重进围困寿春日久,杨骏与赵匡胤虽拿下紫金山前锋寨,可李景达仍有五万援军驻守中军寨,战局本就处于胶着状态。官家若能亲征,一来能亲自鼓舞前线士气;二来能统筹各路兵马,避免将领间因职权产生分歧,加快破敌进程。”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郭荣,目光里带着几分恳切与锐利:“而且,臣以为,此次拿下江北之地,乃是我大周立国以来的头等战功,官家必须要在场!”
郭荣听到“必须要在场”这五个字,心中当即一动,瞬间就猜透了王朴未说出口的心思。他端起桌上的茶水,指尖在杯沿轻轻摩挲——自己虽已登基为帝,却终究是初登大宝,根基尚未完全稳固。如今正值乱世,天下人都认“枪杆子里出政权”,淮南之战若能拿下江北,这泼天的胜利殊荣,绝不能落在任何将领手中,必须牢牢握在自己这位帝王手里。
一来,能借亲征之功树立威信,让朝中百官与天下百姓认可自己的治国能力;二来,可亲自掌控前线兵权,避免李重进、张永德等将领因战功过大而功高震主。王朴这话,看似是为战局考虑,实则是在替自己稳固皇权,这份心思,他怎能不懂?
郭荣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了然的笑意,语气却依旧沉稳:“王先生所言,正合寡人之意。江北之战,不仅是为平定南唐,更是为奠定我大周的基业。这胜利的荣光,自然该由寡人亲自见证,也该让天下人知道,是寡人率领大周将士,拿下这江北之地。”
王朴见郭荣已然明了,心中松了口气,连忙躬身道:“官家英明!待江北平定,官家的威望必将更上一层,届时再图江南,便事半功倍。”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光晕在君臣二人脸上明明灭灭。郭荣与王朴对视的瞬间,无需多言,便懂了彼此心中所想——亲征是定局,眼下最紧要的,是把东京的后方守稳。
片刻后,郭荣紧绷的神色稍缓,他走回御座旁坐下,目光落在王朴身上,语气带着托付重任的郑重:“皇后新丧,朝中本就人心敏感,朕此时离开东京亲征,东京留守的职责,就全靠你了!”
王朴闻言,当即躬身拱手,语气坚定:“官家放心!臣定当守好东京,确保后方安稳,绝不让前线有半分后顾之忧!”
他直起身,略一思索,又补充道:“不过官家,臣留守中枢处理政务尚可,京城内外的防务与巡检,需一位懂军务、够沉稳的将领主持,才能彻底放心。臣举荐一人——侍卫都虞候韩通,可让他担任京城内外都巡检,总领京城防务!”
“韩通?”
郭荣指尖顿在御座扶手上,轻轻敲击着檀木纹理,脑中瞬间闪过此人——当年大周在收复秦、凤、成、阶四州,韩通率部冲锋在前,战后因军功被破格提拔为侍卫马步军都虞侯;后来开封城扩修外城,他又亲自督建城墙,对京城的防务布局了如指掌。
这些过往,让郭荣对韩通的印象本就不错,此刻听王朴提及,他收回思绪,语气带着明确的认可:“此人刚正不阿,没有半分徇私;再加上他参与过开封扩城,对京中的位置都熟稔于心,确实是主持京城防务的合适人选。”
王朴闻言,立即补充道:“官家所言极是!韩通不仅懂防务,更难得的是性子沉稳。让他任京城内外都巡检,既能镇住京中宵小,也能应对突发状况。”
郭荣微微颔首,手指停下敲击,目光落在御案上的舆图上,心中彻底定下主意:“既如此,那京城防务就交给他。明日早朝,朕便下旨:命韩通以侍卫马步军都虞侯之职,兼任京城内外都巡检。”
“官家英明!”
王朴躬身行礼:“有韩通守着东京,再加上大学生范大人,后方定能安稳无虞,官家只管在淮南专心督战。”
郭荣缓缓点头,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摩挲,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