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问得旧汉事,寻来古道名(2 / 3)

加入书签

道玉龙口中的老祖就是罗公远,回忆起罗道人见阴婆婆时一口一个师姐,心中瞭然,只是两人的关係显然没那么简单,否则那枚外丹不会被阴玄机扣住!

一念至此,他看著玉龙,道:“你果然知道不少,我给你安排个任务,

且將阴婆婆的有名生平写下来,尤其是与她所修功法相关的要著重记录。”

“这—.”玉龙看了看自己两条小短手,犹豫片刻,就忙不迭应下,隨即艰难挪动,寻了根笔,忙碌起来。

李易也不多问,转头看向满屋子的藏书,嘆了口气。

“书虽多,却无法转化为书籤啊。”

这建勛垫的藏书,在之前李易凝聚《师徒传》、巩固心中神的时候,其精髓就尽数都被吸纳,如今都化作李易的底蕴,即便通读了內容,也无法转变为书籤。

“只能等那几位垫中儒者,按照约定,將他们的藏书送来,让我品鑑品鑑了。”

回想起之前在圣贤泥塑前,与杜久等人的交谈,李易安下心来,静静等待。

期间,他又看向了书房一角,一处暗格所在。

那里放著一节朽木。

当初,正是玉刀刺木,才开启了儒道变化。

“如今看来,与朽木有关的,应当就是那位被至圣先师评价为『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了。”李易思绪飘散,渐渐抓住脉络,“当初顏老所说,此处藏有圣贤手稿,应当只是讹传,真正有价值的,便是那截朽木了。按著目前掌握的情况来判断,此物很可能是苏玉衣的先祖苏定方,在跨海平定半岛时,在齐鲁之地所得,隨后回来,一心想要建立书塾,可能也与此有关—.”

莫名的,他觉得这书垫中,还藏著其他隱秘。

“这都与我无关,哪能什么机缘都让我碰上建勛塾只要能让我稳固儒道神通,进一步挖掘《师徒传》,便足够了。当然,若能借著山长之职进入集贤书院,就更好了!”

想了想,李易渐渐驱散心头杂念,盘膝静心,感悟身上的诸多变化。

接下来的五天,李易安静的在建勛垫读书、参悟,洛阳城中,则越发暗潮汹涌。

但这书垫,终究是人多嘴杂,哪怕几位老儒有心遮掩,可到底还是维持不了多久,李易身在此处的消息,终究还是渐渐泄露。

半日之前,就已有不少探子,开始在周围徘徊,待確定之后,几家势力已是按耐不住,开始有了动作。

其中被李易叮嘱要重点关注的安禄山所属,更是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马不停蹄的赶了过来,看那架势,分明是要赶在各家之前,先拿了李易再说!

其他各方,倒也不落於人后,也都纷纷派人,持著拜帖,直往建勛垫而来!

但就在这山雨欲来之际,却有一人,抢先敲响了书塾的大门。

年龄不小的门房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名气度超凡的道人。

“老丈请了,贫道李遐周,还请告知李去疾李郎君,说我此番来,是为张家所请,来与他传话的。”

那门房一阵迷糊,却还是问道:“道长有礼,还请告知,是哪个张家”

李遐周笑道:“既是道人来传话,那自然是天师张家。”

“天师道张家!”那门房登时一个激灵,意识到对方来头之大,毕竟这天师道乃是古道之一,谁人不知於是就问起详细与信物。

道人苦恼片刻,从腰间摸出一块金色令牌,道:一“贫道临时得托,没有张家信物,却有这圣人御赐令牌,你找识货的人辨认一番。”

“圣人御赐!”那门房哆哆嗦嗦的接过令牌,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李遐周就道:“还请老丈速速传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