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有心变作问天存,信口偶言功德立(2 / 3)

加入书签

天台为辩经舞台,那当真是不同寻常了。

“所以,此台有何妙用”

“心想事成。”武临终於揭露谜底,在台上拜过天地之灵,则念与地合,心中所想,口中所言,可由虚化实,衍生万物之相!

李易闻言一愣。

武临见他模样,笑道:)“常人为学,常思於心,与人辩论,则是以道理、声量为上,就像是这屋中诸儒,你说来,我说去,声音要高,盖过旁人,言语要极端,方能引得旁人侧目,但你说真有人会被一时说服吗就算低头认输,又是基於真心,还是碍於他事在问天台上,心相化作真实,强弱高低,一目了然。”

好傢伙!

高配游戏王

李易心下嘀咕,但大致明白了其中作用。

武临见他面露沉思之色,还以为是没能参悟其中关键,就提醒道:“我曾旁观过两次,其中一次,乃是两位久负盛名之大儒,论证南方人口渐增,

要如何管辖户籍,如何调动各方粮仓,补充南方人口的口粮,二人言语之间,天下,令南北山川显现,蔚为壮观——“

武临正待细说,李易却眉头一皱,异道:“补充南方口粮”

他自是异,盖因在其印象之中,这南方自来都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还需要调度口粮

只是,李易却是忘了,这唐宋之际,正是经济中心南移的时期,人口逐渐增加,而那南方地势复杂,除了已经开垦的平原地带之外,多是山川、湖泊,许多耐旱耐涝的作物,如占城稻、黄穆稻等还未大规模推广,因此面临著人多地少、作物不丰的局面。

不过,他固然不知,但等武临说出“人多粮少”时,却记得许多后世的种田局面,当即便道:“既然如此,该用梯田、围田、圩田、架田、涂田、

沙田等法子,与山川湖泊滨海爭地为田,到时候稻子一熟,哪里还有什么人多地少之局已然可养天下!”

轰隆似有雷霆声在遥远之处传来。

李易心血来潮,知是超凡变化,正待细细分辨,却见对面的武临面露惊色,跟著竟是略过其他之事,径直问起这与天地爭田之事。

“你所说的梯田,我略有耳闻,似在西南,但那里如今为沼人所据,较为闭塞,至於其他几个,却是不曾听闻,何不详细说一说”

李易不以为他,便將这些个在宋代才逐渐推广开来的爭田之法大致说了说。

他自天外而来,有后世记忆,並未意识到农学於神鬼显世是何等重要之学!

那后世许多常识,是经歷了几千年演变、推广、积累才成,而爭田之法,是隨著人口扩张,不断摸索常识,相互之间又交流、完善,才能成熟的法门,如今却被他提前了几百年隨口说出!

关键是,此事听闻之人,確有能力將这诸多理论法门,改变发扬!

轰隆一一其言落下,虚空中雷霆炸响!

明黄的云雾打碎虚实,无数道裂痕以李易为中心,在茶肆各处蔓延,滚滚明黄色的雾气从中渗出!

嗡!

李易更是身子一震,整个人被定在原处,竟生出难以动弹之感,隨后就见浩浩荡荡、有如长河一般的明黄色云雾如同汹涌的决堤洪流,朝他灌注而至!

那云气之中,透露出一股宏大、绵薄之意。

周围,惊呼声此起彼伏!

“人道功德!这——这何等浓厚之功德此人是谁做了何事”

隔壁桌上,两女一男悚然一惊,同样被定住了身子,只能勉强转头,一脸惊骇的看著眼前的场景!

坐在桌子对面的武临,亦是面露震惊之色,但在云雾涌动中,身形竟直接消散,化作一缕烟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