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眾儒沓而入,诸隱纷至来(2 / 4)

加入书签

么许多,今日的大会虽是因此人而起,但主角的却定然不会是他,该是几大书塾的山长,还有那几位大儒!”

正是!正是!我这两日快马加鞭的赶来,就是知道这次匯聚了不少高人贤儒,要来此聆听教诲的!这平日里见著一个都难,今日聚集这么多,隨便听上几句,收穫都非同凡响!”

“可我怎么听说,这李去疾有些本事,甚至还开闢了新学,说得几位书塾里的能人退避呢他未必就是个绣枕头!”

眾人的议论声自各处传来,传入了李易耳中,但他听得出来,大部分都是事不关己的单纯谈论,阐述著各自的想法,即便一些贬低之言,李易都不曾从里面捕捉到敌意、恶意。

“还真就是单纯的就事论事,说明这群人此番过来,不是冲我而来,而是因为这次辩经宣讲之会上,会有各方大儒过来。”

李易对此並不意外,毕竟自己崛起的太快,虽然搞事搞得勤,但都局限於洛阳,对外面辐射的不多,即便有几个波及甚广的事端,也多数局限於高层,对於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圣贤书上的儒生而言,这点时间尚不足以让他们格外重视,更不可能被他们所了解。

“这未必是坏事,反正我也不是奔著出名来的,甚至连所谓的辩经之会都是机缘巧合下成行.”

他正想著,忽然察觉脖子后面一阵微微刺痛,顿时感到有一股蕴含著厌恶、愤怒与轻蔑的目光,正看向自己。

李易顺势看去,入目的是一名高冠博带、宽袍大袖的中年儒者,他长须捶胸,姿態优雅,身后跟著两列儒者,架势十足!

注意到李易的自光,这中年儒者收敛自光,审视得探查了几眼后,淡淡说著:“你就是李去疾”

李易警了他一眼,也用淡淡语气道:“我是李去疾,你是”

“年轻人,记住,谦虚是一种美德。”那儒者先是不软不硬的点了一句,隨即话锋一转,“对於学问、对於学识,应当表现出应有的谦卑,你或许可以口出狂言,但莫要因此蒙蔽了自己的心!”

李易一听这个,眉头一皱,听出对方言语中的挑与敲打,自然不快,

可等他凝神观望,见其人身上盘踞著一股庞大的文思之气,比之建勛塾三老的文思之气加起来还要庞大许多,甚至还有几分民愿缠绕,眉头当即舒展。

这可是上好的资粮!

不过,他却也不打算嘴上客气,当即笑道:“你这老登,哪里来的,说的话好没来由面对学问知识自然需要敬畏,但你又不是知识,甚至都算不上知识的搬运工,可能只是个知识的扩音器,居然也跑到这里来放蕨词,怎么,忘了今天是来做什么的”

“你!”儘管李易的话中有许多迷惑词汇,但话语中的轻蔑与戏謔却明白无误,自然让这儒者恼怒,“竖子!谢某本有意提点你一句,希望你能知道厉害、知道进退、知难而退!如今看来,是多虑了,你好自为之吧!”

说罢,他不再与李易多言,昂首阔步,向前走去。

其身后跟著的诸多儒者弟子,在经过李易身旁时,纷纷对他怒目而视,

其中有两个最年轻的,宛如双自喷火,欲择其而噬!

不仅是他们,原本在周围低声议论的眾人,在注意到这边的动静后,纷纷停话静音,投以目光,眼中带著不解与惊讶。

李易却如无所觉,反而问起身边的冯忧:“方才那人是谁排场那般大,显然也很有名。”

冯忧本就一脸惊讶无奈,闻言苦笑摇头道:“方才那位乃是正已塾的老山长谢昌友,他出身名门了,更是治经大家,不光在洛阳,在整个北方都有许多威望,前些年更是给《五经正义》做注,名声甚响!他今日来此,定是要借著辩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