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往来乌有士,出入失序台(2 / 4)
前的几个,於是招呼著一眾学生赶紧落座。
角落里,男装打扮的苏玉衣二人起身走来,与几人匯合。
待坐定之后,苏玉衣忽然问道:“几位夫子,刚才与你们一同过来的那人是谁怎的突然就走了”
“哦,你说那姜欣域么他是顏君的弟子。”
“顏老的弟子”苏玉衣眉头一皱,“怎的我没有见过”
几人说著话,身旁的眾学生落座后,看著前面空荡荡的、既无门窗、又不见孔洞的墙壁,颇为疑惑。
诸学中的领头人物王川,便直接將自己的疑问了出来:“夫子,吾等为何坐在此屋这屋本就比那台子要低,山长等人当是在高台之上论道,吾等即便不坐於旁边,至少也该与之齐平,在这台下屋中端坐,面前还是空墙,
有何意义”
杜久闻言,欣慰笑道:“很好,心有疑惑,不藏看掖看,直接问出,这是对的。你有此问,也是正常,当年老夫中年之时,也曾与几位友人一同来此观人论道,同样有此疑问。其实,这里面的原因,是这问天台太过特殊,
只要接近,思绪便会受到牵引,纷乱无常,引人沉溺,严重时,甚至见得幻想而不自知,到了那时候咱们也別听什么论道、领悟什么道理了,都要陷入自己的心中幻想,无法自拔!”
王川等人听得半懂不懂,但大概明白过来,若是直接靠近高台,以自己的心智很难自控。
“所以,此墙是———”
“此墙名为照心壁,传说是仿照照心镜所制,和大福先寺的池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此墙之镜其实在外侧,倾斜向上,照得乃是高台,將其中景象显现出来,倒映在这面墙壁上。”
说话的,乃是眾学生后面的一名青年,他容貌英武,器宇轩昂,身旁还跟著一名儒雅书生。
他见几名老儒看来,便抱手行礼,自报家门:“在下李晟,见过几位长者。”
杜久听得其名,正待说话,却听学生中传出惊呼声来“有了!”
“出来画面了!”
“那几位老者,似是城中书垫的长者与山长,哦!李山长也在其中!”
“这台子上好空啊!竟如此简陋”
“如此地方,如何论道不过,不是说这台子上能乱人心念吗,怎么他们这些人似乎如常还有那几个,明显只是引路的儒者,不也不受影响”
听得此言,杜久等人也顾不得多问,与李晟、与眾人一样,將目光投向了那面墙壁。
“李先生,这里走。”
李易被冯忧领著路,从一处旋转阶梯处拾阶而上,一路走到了高台之上。
这高台之上的景象,著实有些出乎意料,竟是光禿禿的一片,就是一片平地、广场,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人一-
先前和他说过话的谢昌友、申毅磐都在其中,但除了他们二人之外,还有七人。一共九人,分散在高台各处,或是跪坐,或是迎风而立,皆漠然不语,但看其神色、气度、衣著,皆是大儒之流。
他们瞧见李易上来,有的微微点头,有的目不斜视,有的轻蔑一扫,如那申毅磐,则是含笑问候,但並无人真的郑重以对,引为平等。
“龙门垫的山长陈井、守拙垫的长者赵鼎阵、天火垫的长老申毅磐、三德塾的山长王汾仙、仁才塾的山长司马德起与司马命兄弟、厚德塾的李凿、
正已垫的老山长谢昌友。这些都是洛阳学宫分散在各处的书垫顶尖人物,各有所长!”
冯忧则为李易一一介绍,低声清点,然后提醒道:“李先生,他们这些书塾长者之间,其实也不怎么和睦,毕竟都是需要招揽学生、弟子的,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