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论中正,方圆留妙韵;言气理,內外蕴华章(2 / 4)
,李易已有结论,隨即目光游走,试图在高台中扫过。
如此异变,其源头正是那个旁人无从发现的黑衣男子,是他抬手一指,
提前开启了问天台,可在那之后,却踪影全无!
“不知那人是个什么来歷—”
这般想著,李易很快收回目光,转而神念涌出,关注起这座高台本身,
他可还记得那人最后所说之话,里面明显埋著坑呢。
“其人之言,听著像是某种考验,但我来可不是特地跑过来被人考验的,而是要践行自身之道!若是事不可为,当果断退去,嗯”
突然,隨著神念蔓延,李易竟觉得心神微微一颤,泥丸宫中一面铜镜微微震颤,那沉寂许久的汉髓,也有了震颤跡象。
恍惚间,他似是瞧见那高台深处,似蕴藏著什么,浑圆如丹,散发出一股古朴、超脱、轻盈的气息。
“这种感觉,虽迥然有异,和我在万安山山庄中,感应到地下诡异舍利的感觉相似,两者气质、气息迥异,但皆藏於深处,与前人修士有关,却与儒道无关,因为儒道神並无感应,反而是那汉髓和铜镜反应剧烈—”
就在这时。
他的神念竟被周遭圆环镇压,继而有了消散的趋势,对高台深处所藏之物的感应隨即中断。
“李山长,在吾辈文思之前,最好不要动用方外术法的手段,会被压制!”
那位归舫子的声音从旁传来,明显有所察觉。
那谢昌友冷笑一声,道:“年轻人,遇到事若只想看走盘外招、行那邪路捷径,如何能触及人道真理问天台上,阐述文思,化假成真,可不是容易之事,旁人显阐文思,便占了先机,成了主力,你再想掺和,是觉得能和归舫子的中说之经精神共鸣,还是觉得自身所学,能压过这王经精粹”
“哎一一”天火垫的长老申毅磐出言打圆场,“李山长毕竟年轻,又是第一次踏足问天台,难免会有疏忽,人之常情,何必上纲上线”
李易听罢,当即道:“我若真要和,可就不是这般场景了!”他此时关注的乃是台中所藏,但对这谢昌友的耐性也已耗尽,索性道:“也罢,你既一再挑,总要做过一场才行,既是论道辩经,总要有个对手,就由你我开始吧。”
“狂妄.—”谢昌友摇头冷笑。
边上,三德垫的王汾仙、厚德垫的李凿也微微摇头。
几人的对话,没有刻意避著,那蒙绕在周围的、犹如鬼魂一般的意念投影,皆听得耳中,便慢慢將目光都投注过去,渐渐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吾等这是灵魂离体,来到了高台上,直接就近观望几位贤者论道”
“诸位如今是心念被摄,有如信徒念头一样,飘忽升腾,原本环绕四方,若不加以意志,怕是都会染上那问天之念,生出探究天地人间真理的执著之念!”归舫子出言解释,说到这里,嘆了口气,“这等念头,於寻常人而言可不是好事,因为探究天地人之理,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去做的。”
此言一出,许多意念投影直接生出不服、不甘之念,因无肉身制约,念头直接显化,很多鬼魂身影转而有了漆黑之色。
归舫子既不著急,也不恼怒,更无致歉之意,转而道:“机会难得,诸位既在,贫道又正好问天於台,不如就与诸位讲一讲《中说》之妙!诸位,
还请行个方便。”
其言变化,那扩散到周围的圆环、方晕迅速崩解,化作无数光点,就朝高台匯聚。
『吾辈之说,关键就在一个中字,中庸、中正!这天地人之间本就存有平衡,天圆地方,天主动、地主静“
归舫子也不等其他人回应,就说起自家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