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儒神蕴幽冥裂道,文枢盪乾坤铸言(2 / 3)

加入书签

明心念一动,目光落到了李易的儒道神之上,见这尊心中神表面的裂痕竟是泛起阵阵光辉。

漆黑的光辉!

仿佛內里孕育的其他念头,正在大放光辉!

整个晦冥阁的文枢之气再次激盪起来,且跃跃欲试,似在等候什么!

不光晦冥阁中的一眾参悟者有所察觉,楼阁之外,更有许多双眼睛盯著。

“文枢之气,又起波澜!”

那孟老、刘老二人这时已得了几个儒生的回报,心下惊疑,因此再见这文枢之气激盪起来,反而没了之前的激动与期待,多了几分担忧。

想著想著,二人的目光落到了旁边三人身上。

其中一人,身著青色长袍,手持摺扇,注意两人目光,就道:“这文枢之气的起伏,本有规律,那位李去疾、李山长运势不错,机缘巧合之下,暂时激发了文枢之气,可若不知妥善法门,这气不受控制,没有疏导,要么重新衰落,比以往更加低落,要么便是猛然爆发,超出他人的承受范围。”

在他身边,还有两人,一人身穿灰袍,面容严肃;另一个一身玄色长衣,腰掛古玉,神色淡然。

这三人,皆是来歷不凡。

为首的穿著青袍之人,名为孟广陵,乃南北朝时大儒孟信的嫡系后裔,与这孟老都有血脉关联,其人虽无祖上那般经学造诣,却自翊精通文道,余下两个,

一个名为刘文远,祖上乃名臣刘文静,另一位则是崔氏南北朝时的儒师崔灵恩一脉,名唤崔海。

他们在李易本尊离开时露面,声称早已掌握了文枢之气沸腾的窍门。

此刻,得二老问询,

崔海微微一笑,轻抚腰间古玉,语气从容:“文枢之气,如潮汐之起落,阴阳之交替。《易经》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文枢之气本应自谷底而起,渐至巔峰。如今晦冥阁中的异动,不过是顺应天道,恰逢其时罢了,可若有人提前灼烧,却有可能令巔峰不復,盛气早衰。”

““阴阳相推,刚柔相济,强弱相生。』文枢之气本就如天地之气,有起有伏,如今正是从谷底回升之时。”刘文远接口道:“我等钻研多年,已窥得其中玄机,只是未及施展,便遇上了嗨冥阁的异变,生恐节外生枝,方才匆忙赶来。”

刘老听得半信半疑,皱眉道:“你们说得倒是头头是道,有何证据”

孟广陵摺扇一展,笑道:“叔祖只需令人拿些孤本典籍过来,放置於通过书院后的静心池旁,由吾等引出书中文气,那池水本有静心之功效,更能照得晦冥阁一角,让文气自湖镜入阁,便能真正激发文枢之气沸腾,直达巔峰,到时诸位的疑虑自解。”

孟老与刘老对视一眼,虽有疑虑,但见三人言辞凿凿,最终还是点头应允。

孟老拇须道:“既然如此,便试试吧。不过,若你们信口开河,可別怪老夫不客气。”

孟广陵闻言心喜,便让眾人前去准备。

“你们能激发文枢之气”

这时,在晦冥阁中为眾人不喜的萧寒走了出来。

他面色阴沉,听得眾人议论,问了一句。

孟广陵点头道:“萧君稍待,自见分明。”

萧寒脸色稍解,点头道:“很好!若能证明那文枢之气与李去疾无关,正好正本清源,扫清人心。”说罢,他站在一旁冷眼旁观。

很快,孤本典籍被在后院池水旁一一摆开,萧寒不知从何处拿了一本古卷,

作势正看。

孟广陵等三人围在一起,他压低声音道:“那李去疾当真是运气极佳!若再晚些时候,这文枢之气的沸腾,便该是我等的功劳了。”

崔海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