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辟万象而契真源,导千湍以会中流(2 / 4)
> 说话之人,亦是僧人,披赤紫色五衣袈裟,以二十五条布片缝製,每条缀金线界道,其面如满月,双目微垂,正迈著方正走来,衣袂飘动间有沉檀香气。
“原来是鉴真师兄。”那义敬僧的目光终於凝实,有了神采,“师兄不是在筹备东渡所需么,怎的有閒情来此”
鉴真僧就道:“师弟参次第禪多年,都要在此时出关,何况贫僧”说话间,他站定身子,抬头上望,语中有著感慨:“儒道气运不绝,在这衰退之际,
竟又有贤人出,可见吾等佛门诸宗想要靠看强压儒道,宏大佛律,实难如愿,正该脚踏实地,將佛律传遍六合八荒,即便与儒道共存,亦可大昌。嗯”
两僧正在说著,忽然皆有所感,目光偏转,表情各异。
在两僧视线所及之处,忽有一朵白莲绽放!
那白莲自南市暴起,竟是短暂抵挡住了洛阳大阵的镇压,绽放后,瓣凋谢,却又进射出三道身影!
这三人头戴莲冠、身穿白衣,三人联手祭出《弥勒下生经》残卷!
那经卷刚展开,图中伸出数百只金光佛手,直接朝著那天上的文脉长河抓了过去,竟是要截取、抢夺文脉精髓!
为首之人被洛阳大阵镇得七窍喷出香灰、脓血,却兀自嘶声喊著:“末法劫数,弥勒当..:“
“胡神卒子也敢窥我文枢惦念当世圣贤简直不知死活!岂不知文脉激盪之时,亦是吾辈儒士能大展拳脚之机!“
一声冷笑,忽然自洛阳西南传出,紧跟著一人凌空迈步,身著儒衫,意气风发,他自那西南的鲁山县走出,袖中飞出一卷《春秋》竹简,接引文脉长河之气后,直接化作三千刀兵,呼啸而至,竟將那三名教徒,围拢镇杀!
三人惊叫一声,继而悽惨哀嚎,跌落半空,坠入修文坊中。
“此人是元德秀”见得那出手之人的模样,许多人认出了来者身份。
那集贤书院內,先天真人等亦瞧见其身影,继而便意识到了什么,道:“这元德秀乃是当世大儒之一,同时也是洛阳学宫的宿老之首!他过去读书为学,一心治儒徒,退隱后授徒讲学,其门生隱隱有开闢元鲁山学派之兆,可不曾听闻他学了儒道之玄,可此刻竟能在洛阳大阵之中腾空踏步不说,一卷春秋演义三千刀兵这可不是儒道一言就能呵退神鬼的时代了,他怎么——”
“哈哈哈!”
长街之上,得到消息后姍姍来迟的顏闕疑见著这一幕,感受著沐浴文脉之中,自身文思涌动,隱约洛阳文脉共鸣,心下激动不已:“去疾之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洛阳文脉重显,儒道之气再起!儒道之势已將扭转!道佛之压,
將解!”
几乎就在顏闕疑话音落下的瞬间,终南山处忽有清气升腾,白马寺中更有佛光涌动!
顏闕疑见之,喜色瞬间化作怒意:“道佛两门,莫非要逆势而为竟要用方外手段,断我儒道再起之势这格局未免太小——.”
“顏老这却是误会了。”
一个声音从他身后传来,却是个道人。
顏闕疑认得来人,就道:“李遐周,是你你代道而来”
这道人赫然是曾与李易交过手的道人,李遐周。
“贫道一介散修,平日隱於嵩山,哪能代道门行事”李遐周摇摇头,隨即抬手指著清气、佛光,“贫道是说,顏老误会了这佛道两家,不是他们两家没有隔绝,而是那楼观台乃道祖遗泽之处,而白马寺乃汉传佛教祖庭,乃是道佛两家气运节点所在,隨两家之势而强,面对儒道重起,自是本能的会衍生变化,却不是两家的哪位高士刻意催发。”
话落,他抬起头,目光顺著文脉长河,一路看过去,最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