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且听雕鸣!(2 / 4)

加入书签

很是欣喜,这篇文章说中了他的心事。

把他想到的没想到的,全部阐述了,也将他隐约捕捉到的未来发展方向点了出来。

本土市场是根本,必须优先服务中国观众,讲好中国故事,建立坚实的国内市场基本盘。

随后,沈善登又拿出了《绣春刀》项目。

虽然一个新人,开口就是上亿的项目,让他非常震撼,但是思路对。

何况是在电影产业面临巨大问题,甚至可以说绝望的时候,韩三平自然愿意见一见。

起初。

韩三平其实不想沈善登来做导演,而是毕业后进入中影。

未曾想沈善登一路火带闪电,一部电影,直接进入亿元俱乐部。

出乎他的预料,也出乎很多人预料。

《督公》的票房,给了韩三平极大的信心,也刷新了他的固有认知。

沈善登和他说过,电影有很多遗憾,想做的东西没做出来。

时间紧任务重,韩三平全程见证了沈善登的工作模式,真是工业化管理,多线操作,效率是小作坊的好几倍。

就算如此,从立项到上映,也才十个月。沈善登最想要的武道特效,只做了三四分钟。

巅峰战只有两分钟,资金有限,只能用在刀刃上。

电影制片成本一千两百万,宣发上,中影最初投入了八百万,后来追加另说。

八百万中,大头是胶片拷贝和发行。

光线、博纳两方各投入百万,还有沈善登个人公司的网络营销,制宣发总成本加一块算两千四百万。

再加上全明星阵营,明星降薪,以及沈善登的省钱天赋,中影的资源支持,这部电影实际投入资源,要翻一倍,但也就是四千多万。

连《投名状》项目李莲杰片酬的一半都不到,结果票房成绩要破记录了

这说明什么

一个是本土市场非常大,大到韩三平都开始重新审视沈善登那句“十亿票房很难吗”,也许那就是一句实话。

也说明了他们做的不好。

观众这样子,明显是饿久了,文化需要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好不容易看到一部水平可以,甚至正常水平的作品,兴奋极了。

这也说明,只要是正常的作品,就能有不错的成绩。

“他们不是要话题吗好,我就给他们一个更大的话题!”

韩三平对廖云下令,语气果断而冷酷。

“不用压他们的声音,反而要让更多人听到。然后,让我们的媒体朋友,重点报道《督公》的票房奇迹,突出沈善登作为新一代导演领军人物的锐气和实力。直接点题,中国电影需要新血液、新语法、新规则!”

“什么是新生代导演的内涵就是在电影市场化浪潮中孕育,象征着电影行业的新生力量,就是电影行业的先进力量代表!”

沈善登送上了一条新路径,甚至还将实践成果也送了上来,观众和市场也给予了巨大反馈和支持。

《督公》是沈善登理论的完美实践和具体化身。

先工业,后商业,再艺术,通过打造强大的电影工业、深耕本土市场来赢得话语权。

而《督公》正是这一理念的集大成之作,彻底的服务于本土观众与市场,极致的工业水准与商业类型化探索。

可以说《督公》用票房成绩,向行业,也向韩三平展示了,立足本土,工业为王,商业先行这条路,不只是理论可行,实践也可行。

不仅可行,准确的说是一条堂皇大路。

在韩三平看来,《督公》电影的成功,标志着大片战略新方向的胜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