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嘉靖》(免费)(3 / 5)
他人子!”
拒绝踏入京城半步,甚至要求立刻返回安陆。
朱厚熜闻讯,心如刀绞,悲恸欲绝,当即表示宁愿不做这个皇帝,也要随母亲一同返回藩地。
杨廷和等人如此悖逆人伦的行事,激起了朝野内外的广泛非议。
关于杨廷和是“权臣”的指责开始流传。
迫于压力,礼部尚书毛澄才不得不提出妥协方案,经与太后商议,最终以太后懿旨的形式,尊兴献王为兴献帝,蒋氏为兴国后。
双方各退一步,朱厚熜下诏,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坚持兴献王、王妃为本生父母,但不称为皇帝、皇后。
至此,蒋妃才同意进入京城。
朱厚熜亲至午门内等候迎接,母子相见,百感交集。
是夜。
一份密报送至御前。
朱厚熜翻阅,眼神先是一亮,又是一惊,然后心有余悸。
密报内容是正德垂危时,杨廷和否决了为皇帝招募民间神医的提议。
武宗重病垂危之时,司礼监太监魏彬等人曾到内阁商议,称太医已无能为力,请求拨出万两银子,从民间招募名医为武宗诊治。
而这个救命的提议,被时任内阁首辅的杨廷和以“伦理等级秩序”为由断然否决,使得民间名医无法为皇帝治病。
朱厚熜读至此处,神色骤然变得复杂难明,心中升腾起的惊惧与寒意。
表面上看,武宗是杨廷和的学生,师生名分所在,但实际上,双方在政见上堪称政敌。
武宗驾崩后,杨廷和在短短三十八天权力空白期,掌握了巨大权力,全面否定了武宗时期的政策。
杨廷和敢杀皇帝吗
朱厚熜觉得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没必要。
只要生病了,然后不请好的医生人就会死了。
朱厚熜再想起自己行使皇权也不顺利,诏令屡屡被内阁封还。
一时之间,惊惧交加。
但冷静下来,密报让朱厚熜意识到杨廷和并非如表面看上去那般强大不可撼动。
无论是朝堂还是内廷,都不乏反对者。
朱厚熜找来了陆炳的父亲陆松,以及心腹太监,让他们去调查情况。
穿插了查案支线。
暗流涌动。
【第三幕】
朝堂之上,依然光明正大。
张璁挺身而出,呈上《大礼疏》,力陈“继统不继嗣”,声音响彻朝堂!
朱厚熜看着慷慨陈词的张璁,如同看到了一把刺向杨廷和集团的利刃。
他心中了然,只要朕不倒下,自有贤臣来投!
杨廷和派系疯狂反扑,斥张璁为“小人”。
然而《大礼疏》,在朝堂掀起巨大波澜。
因为事情本来就很简单,诏书上写的是让朱厚熜承皇帝位,哪怕从最基础的孝道来说,也不能直接剥夺人伦。
只是杨廷和势大,才得以指鹿为马。
《大礼疏》出现,从理论上支持了朱厚熜,尊崇本生父母的声音开始汇聚,形成了制衡杨廷和集团的一派力量。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关于杨廷和的非议之声越来越多。
一天,惊传杨廷和遇刺!
这起事件,让朱厚熜不由大笑,也让他清晰看到,这位看似权倾朝野的首辅,也并非无敌,其根基已然出现了裂痕。
然而,朱厚熜并未趁势落井下石,反而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老辣。
“为首辅加派护卫,以示朕恩!”
这一手,彻底赢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