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版权(1 / 3)

加入书签

90年代是港岛、湾省和內地三地娱乐圈发展较为均衡的一个年代。

港岛是时尚前沿地,湾省是流行大本营。

以喜欢听歌的朋友举例:

在华语乐坛,內地虽不及港岛的时尚和湾省的流行。

但有京城这个根据地,原创流行音乐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但是,在1997年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这种均衡即將进入一个洗牌过程。

传统唱片业走向滑坡,內地经济得到提升,港台翻唱之风开始剎车。

乐坛的地域边界不再明显……种种因素,导致华语乐坛一场大洗牌在所难免。

而这场洗牌的结果,方冬升无比了解。

以原创为最强武器的新世纪台湾音乐人异军突起、以周董、王力红、陶哲等为代表。

力压港岛和內地,唱起了21世纪华语乐坛的主角。

如果说方冬升要去台娱,大概也会走一条音乐人的道路。

毕竟这是湾省公认的出道最快的捷径,找几个人隨隨便便搞个组合嘛。

就叫飞轮海吧,抄几首歌火了之后,再去演电视剧。

就隨隨便便演个《流星园》好了,琼谣剧就不演了,否则会被后人指著鼻子骂脑子不正常。

然后单飞发展,开公司,泡女人。

智玲姐姐、郭碧亭,还有舒棋,过来给老子含!

“葛格,你在想什么”

方冬升陷入美好畅想的时候,被小台妹拉回了现实。

“宝岛是个好地方,有机会我肯定会过去的。”

“再过几个月就是我十八岁生日了,你会来陪我一起过生日么”

“这个嘛,到时候看我的工作安排吧,好不好”

“那好吧。”

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小台妹的心智到底比同龄人早熟,並没有逼迫让方冬升。

接下来的两天,方冬升带著小台妹在羊城转了一遍。

包括她心心念念的辣条,终於在最后一天晚上的小吃摊旁吃到嘴了。

有意思的是方冬升以为辣条早就存在了。

搞半天才发现,他记忆里的那种辣条,根本就没有诞生。

现在大傢伙吃的是辣条的前身酱干、辣乾子。

用麵粉和水为主要原料的辣条,要等到明天才能诞生。

当然,各地都有类似辣条的小吃,只是並未以此命名罢了。

“斯哈、斯哈”

小台妹吃的满嘴流油,额头上沁著细密的汗珠。

“好次、好次、就是有点辣。”

站在小吃摊旁,小台妹不顾形象的吸溜著嘴。

“等以后这种小吃出了包装袋版本的,我就寄给你一些,呵呵……”

正说著话,方冬升的手机响了。

“方导,你现在方便通话么”

听到是李盟的声音,方冬升一个激灵,应该是电影那边有消息了。

“你好李厂长,有事儿您说。”

“剧本我们已经上会研究了,大家都挺喜欢你的剧本,可以准备著手拍摄了。

不过……”

方冬升心里一咯噔。

“算了,明天早上你跟阿淦来一起趟厂里,有些话当面说比较好。”

“好,那我明天早上过去。”

……

“二十万!”

“80分钟的长电影,二十万的预算

欺负人,东升咱们走,不拍了!”

第二天一早,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