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1 / 4)
第150章 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
影展期间,除了必要的公关和记者採访之外,方冬升就在各个影厅穿梭著。
导演是个终身学习的职业。
除了式睡之外,就是不断的看片,看各种片。
阅片无数是基本功。
方冬升这次来的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展厅。
他的电影《距离》在这里首映没错,就是方冬升《小偷家族》致敬的那位日本导演。
这下子真有种“李鬼遇到李逵”的意思了。
《距离》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是:
名为“真理的箱舟”的邪教集团在东京的自来水源里投放病毒。
致使上百人死亡,近万人受到伤害。
在此之后,投毒的五名主犯被教眾杀害,教主亦自杀身亡。
该事件轰动一时,三年后,当初四名主犯的亲属驱车祭奠亲人。
然而,他们停在山口小路上的汽车被盗,眾人被困在山中。
隨后他们遇到当年投毒小组中临阵逃脱的第五人五人齐聚小屋度过一夜。
在这一夜中,他们將不得不直面那些曾刻意迴避的记忆,以及不得不面对的自我。
究竟谁是受害者,谁又是加害者
这部电影是是枝裕和早期的风格,普通观眾看著会感觉异常的“闷”。
由於受到侯孝弦的影响,是枝裕和早期影片风格长镜头、纪实主义、人文关怀。
但其中又有他独特的实验性的拍摄方式,將被摄个体通过“审问”的方式进行探討。
即为外界同內心的“审问”。
而外界便作为了与个体的描绘媒介,通过对真理教事件的社会反应来构建脉络,重新思考。
看完电影,方冬升还是觉得是枝裕和后期风格更加普世,更能被电影节所接受“方,您好,我是《浪潮电影》的记者———”
每到一个地方,方冬升就会被记者或者影评人抓到,热情採访。
毕竟他这张“稚嫩”的东方面孔在一眾西方人群中实在是太醒目了。
“能够进入主竞赛单元的电影,都是行业里的翘楚,如果非要排个顺序。
那么我想《小偷家族》不比其他电影差,当然,最终的结果还取决於评审团的各位委员———”
方冬升笑呵呵的接受採访。
採访结束之后,正好迎面遇到两队人马。
光头导演,蔡名亮。
大师导演,侯孝弦。
“方导,好久不见。”
站在侯孝弦身旁的舒棋主动跟方冬升打招呼。
去年的柏林电影节上两人曾经见过面,见证了方冬升封神名场面。
方冬升笑著点头和她寒暄,接著舒棋为他引荐湾省的两位天王级宝藏导演。
侯孝弦,一部《悲情城市》拿奖到手软,包括威尼斯金狮奖。
他还曾是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掛》的製片人。
此次坎城电影节他入围的电影叫《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是大嘴美女舒棋主演。
影片中舒棋的蕾丝內衣、霓虹缠绵等场景將“纯欲”推向极致,隱晦而撩人侯孝弦很喜欢用舒淇《千禧曼波》《最好的时光》《刺客聂隱娘》。
有媒体说,遇到侯孝弦之后的舒棋,將之前脱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的重新穿上。
蔡明亮,湾省电影史上首位专注同性恋题材的导演。
他的作品经常体现同性恋的困扰和挣扎喜欢採用对身体官能和性的大胆描写来反映现实。
“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