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听说您要封杀他?(1 / 4)
第161章 听说您要封杀他
两周时间,《狙击电话亭》完成了全部拍摄。
杀青。
这次来好莱坞的拍摄,方冬升有种当初刚到京城拍摄《车四十四》的感觉。
跟短暂的拍摄周期有一定的关係,但更多是对好莱坞电影工业的了解。
尤其是张淦仁和郭雷,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不来不知道,一来嚇一跳。
原来好莱坞的每一场拍摄,都是经过许多遍的设计,时间拿捏的十分紧凑。
环球的製片团队,寧愿三天做预案,也不愿在拍摄时多耗一小时。
每多拍一分钟,背后是场地租赁、设备折引旧、团队薪酬的连锁成本。
作为导演,方冬升最初拍摄的时候,下意识想掌控全场。
他习惯亲自调整演员台词,甚至帮灯光师移动柔光罩。
但开机第三天,製片人就拿著工会合同找到他:
“导演先生,调整灯光设备属於电工组的工会权限,这会引发罢工风险。”
好莱坞工会体系相当成熟,每个工种都有严格的权责边界。
与国內“导演说了算”的创作生態形成鲜明对比。
更让他们俩大开眼界的是后期协作系统。
每天拍摄结束后,素材会即时分发,剪辑师、调色师、音效团队同步开始工作。
导演第二天早晨就能看到初步处理版本。
很清晰的感受,在国內拍电影,后期像拼图,缺了一块就只能等。
但在好莱坞,所有人都在並行作业,像流水线分拆工序。
“好莱坞的效率不是靠灵感,而是靠像钟錶齿轮般咬合的流程。”
张淦仁感慨道。
方冬升点了点头,道:
“这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之一,技术可以靠时间发展。
但是理念的革新需要先打破固有思维的壁垒。
他们的工会体系,表面是条条框框的限制,实则是用明確的权责划分。
让每个工种都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极致。”
当然,严格的工会什么的方冬升觉得不適合国情,虽然横店也有演员公会。
工会和公会,区別还是很大的。
明眼人都明白,公会只是娱乐性质的架子而已,如果说非起到了什么作用管理群演算不算
得益於精密的体系高效运转,《狙击电话亭》杀青半个月后的时间里,影片全部製作完成。
按照之前的约定,方冬升作为导演和编剧,享有优先剪辑权。
只要通过后期团队、环球审片委员会的审核,电影即可上映。
相反,就只能按照后期团队的想法来完成电影。
其实这两种方法,无外乎都是为了电影好,为了获取更高的票房—
所以,当方冬升的版本交出去审核的时候,环球影业火速通过。
就连唐娜看待方冬升的眼神都变了:
“方,你是对的,审片委员会没有经过任何的犹豫,直接通过了你的版本。
你真的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太多太多。”
开玩笑,他直接照著原版剪的视频,你以为原版剪完之后就不用动了
看似一段简短的剧情,实际原版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
既要服务於剧情还要拿捏观眾的观影心理,同时还要兼顾市场导向。
方冬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抄作业,能不对么
市场永远是对的啊!
“那是我的幸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