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颁奖典礼的抓马(2 / 4)
题:
《金棕櫚之夜的丑闻一一坎城为“罪犯”加冕》
他仿佛能看到明天报纸的头版被这组照片占据,发行量在报亭前排起长队。
“我將永远不会原谅坎城电影节!”
见所有的媒体都將头瞄准自己,女人一边离开会场,一边嘲讽意味十足的鼓掌。
同时,响应她的还有三位女性,纷纷起身离开会场。
方冬升认出来其中一个,是获得某个获得安慰奖的剧组女演员。
听著旁边人的窃窃私语和指指点点,方冬升总算是理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罗曼波兰斯基被誉为电影史上的“罪恶大师”。
老头本身也够罪恶的。
1977年,他曾在美国侵害一名女演员,之后为了躲避罪责,他逃到欧洲,女孩则到了夏威夷结婚生子过起平凡人的生活。
然而,美国警方对他的关注持续了30年,一直不依不饶。
后来一直到2009年9月,罗曼波兰斯基在瑞士被捕,被引渡美国受审.—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明年他凭藉《钢琴师》这部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但他不敢去美国领奖,也没再去过和美国有引渡条例的国家。
不过在坎城没关係,难道坎城电影节组委会在此之前不知道罗曼波兰斯基身上发生的事儿
开玩笑!
只要没有人爆出来,那就没事儿,而且法国人的评判標准也是男女有別:
聊到女艺术家时,大家往往会谈论她们的私生活。
但一说到男艺术家,就会讲,艺术是艺术,人品是人品了。
毕竟法国出“绅士”嘛。
因为中途出了这档子事儿,颁奖典礼耽搁了一会。
主持人出来平息现场的动乱,表示颁奖继续。
方冬升倒是无所谓,反正抓马的场面他见的多了。
但是能够確定一点的是这件事接下来必定会被全球影迷知道。
而这场意外风波,在混乱之下却悄然为方冬升铺就了一条特殊的“红利通道”。
双黄蛋的荣誉肯定会让媒体注意力被两人分食。
但此刻波兰斯基被推上风口浪尖,方冬升反而成了相对“乾净”的存在。
全球媒体在报导这场丑闻时,必然会反覆提及“与波兰斯基共同获奖的华夏导演方冬升”。
这种高频次的捆绑曝光,让他的名字以更快的速度渗透到不同圈层的视野中。
即使不关注艺术电影的人,也会在八卦瀏览丑闻时记住另一个来自华夏的金棕櫚得主—
现场的各国观眾,尤其是女性观眾,目光在两人身上流转时,差异感愈发明显。
波兰斯基因为丑闻,脸上的褶皱仿佛都透著一股令人不適的气息。
不少女性下意识地皱起眉头,甚至移开视线。
同样站在领奖台上的方冬升,身姿挺拔,眼神清澈,年轻的朝气与沉稳並存。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女性观眾们不自觉地將好感偏向了方冬升。
女性记者们更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
《泰士报》的女记者莉莉安在笔记本上快速写著:
“同样获得了最高金棕櫚大奖,在波兰斯基的负面光环。
方冬升的存在像是这场丑闻中的一抹亮色,让人愿意相信电影艺术纯粹的一面。”
“能有如此良好形象的导演,他的电影想必也充满了深刻的內涵吧。”
一位日本女观眾小声对身边的同伴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