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字字血泪,《祭侄文稿》(3 / 4)

加入书签

p; “仅仅一个月后,安禄山便携叛军攻入长安”

    “在此次战乱中,平原太守的颜真卿,率军抵抗叛军”

    “哥哥颜杲卿在常山郡抵抗叛军”

    “侄子颜季明两地沟通联络”

    “早在叛乱爆发之前,颜真卿就发觉安禄山有反叛之意,上报朝廷,朝廷却并未重视”

    “颜真卿只能暗中加固城墙,积蓄粮草。”

    “常山郡沦陷后,颜杲卿,颜季明父子,宁死不降,颜季明被砍头”

    “颜杲卿被凌迟流血而死。”

    “颜家上下30口人均遭戕害。”

    “两年后颜真卿派侄子去寻找家人遗骸”

    “最终却只找到了一头一足”

    “面对这种惨状,颜真卿在巨大的悲痛中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的第一部分回忆了侄子的生平,文字温馨美好,字体沉稳有力。”

    “但是回忆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绝望”

    “当颜真卿写到‘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的时候,内心已经是痛到了极点,字字血泪。”

    “此时颜真卿已经不是在以书法行文,而是通过这篇文稿来宣泄心中的痛苦与愤懑。”

    “当写到第三部分的时候,颜真卿已经悲痛到难以自持,无以为继的地步”

    “所以文稿中出现了大量的修改和涂抹”

    “颜真卿半生的血泪几乎都凝结在了这篇《祭侄文稿》中”

    “而在颜真卿76岁这一年”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变,朝廷派颜真卿招降李希烈”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去便是有去无回,颜真卿也知道”

    “当李希烈要颜真卿投降的时候。”

    “颜真卿高呼“汝闻颜常山否?吾兄也!”

    “最终,颜真卿被缢死在孤柏树下。”......

    ——大丈夫不可不活,不可苟活,俯仰之间,当无愧于天地。

    ——《兰亭集序》真迹不出,《祭侄文稿》当属第一!

    ——满页的涂涂改改,是诉之不尽的痛。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