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省报为其正名(6000字)(3 / 5)

加入书签

整个代工点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这掌声,是为自己而鼓!

她们不再是躲在村角落里缝缝补补的家庭妇女,她们的劳动成果,是省报认可的、活跃在流通前线的商品!

她们也是个体经济活力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曹主任看著手下人激动递来的报纸,满脸放光,在办公室里连转了几个圈,嘴里反覆念叨著:“值了,值了,当初支持他建批发中心,这把押宝真是押对了!”

这省报报导,就是他政绩簿上最耀眼的一笔!

而此刻,在县城里另一头,那间曾迴荡著鄙夷与抱怨的三层楼的冷清卖场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二楼的针製品柜檯,出奇的安静。

早上那份《浙南日报》被人悄悄放到了柜檯上。

两个售货员也不嗑瓜子了,也不摇铃鐺了。

两人脑袋凑在一起,默默地看著那份报纸。

她们看到了灯火通明的批发中心,看到了省报对个体经济的肯定。

再看看自己身边这无人问津的灰扑扑的布匹,听著窗外远处批发中心传来的喧囂,一种难言的失落感和隱隱的时代脱节感涌上心头。

这份四千多字的省报报导,如同一颗重量级的砝码,彻底压倒了宋明理试图掀起的舆论围剿。

不仅为马屿光明服装批发中心正了名,更以一种无比清晰洪亮的方式,向整个浙南、

乃至全省宣告。

一个属於民营经济的春天,正扑面而来,冲刷著旧的秩序,也重塑著无数普通人的命运。

阳光斜穿过马屿服装批发中心巨大窗杨切割出的方格,在崭新的水泥地坪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空气里混杂著新鲜布匹、汗水和亢奋人声的气息,形成一种滚烫的、属於八四年的独特味道。

陈光明正站在管理区二楼的栏杆旁,目光扫过楼下这片由他亲手缔造的、比国营百货更像百货的中心。

摊位前的长龙不见缩短,三轮车装满了印著光明塑编字样的硕大白色袋子,像忙碌的工蚁般进进出出。

喇叭里循环播放著,“重磅!光明牌新款男女工装,厂价直销——”的gg语,和摊主们嘶哑的报价声、货郎们急促的招呼声交织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声浪。

“光明哥。”余安拿著当天的出货快报小跑上来,脸上泛著油光,声音里却全是兴奋,“上午的流水就衝过三万了,照这势头,不得了啊。”

陈光明点点头,接过快报扫了一眼,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村镇復甦的购买力和商贩们的脚步加快。

“意料之中,告诉明勇那边,催紧一点那几个代工点,工装核心部件的生產节奏不能乱。”

余安应了一声,刚要下去,目光警见楼梯口,神色忽然一顿,带著一丝惊讶和审视,“咦他怎么来了”

陈光明顺著他的目光看去。

只见楼梯口,一个穿著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梳著整齐分头的中年男人,正有些侷促地站在那里。

他的身材微胖,面容斯文,眉宇间带著一种长期浸染在体制內形成的独特气质,此刻却被眼前这过於喧囂和新潮的场景衝击得有些茫然。

他不是別人,正是汪师兄,百货商店的经理之一。

陈光明眼中闪过一丝瞭然。

该来的,总会来。

“汪师兄”陈光明脸上浮起真诚而热情的笑容,大步迎了上去,“稀客啊,哪阵风把你吹到我这乡下地方来了”

他伸出手,有力地握住了汪师兄有些发软的手。

汪师兄的手冰凉,手心微湿。

他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