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和答疑(3 / 4)

加入书签

bsp;一,名将。

    许多书友建议收集名将。个人没这癖好,这是其一。其二,你们熟知的符存审、杨师厚、郭崇韬、刘知俊等等五代名将,在这会几乎全是喽啰。符存审投奔李克用的时候仅仅只是李罕之麾下的一名列校,跟大头兵差不多。所以书里才会出现他被李克用随手打发到长安,陪嫁闺女的剧情。

    再比如杨师厚,先是转投李克用,但河东最不缺的就是武夫,他根本出不了头,后来犯了事,转投朱温,朱温也只是打发他了一个衙内的身份。在书里这个时间里,他在汴军之中,真就一根葱。

    有书友说,现在符存审在麾下,应该授予重任。我知道这个武夫很异类,有道德,有操守,不造反,也有本事。但主角现在是一个势力团伙,晋升得有规矩。随手就拔为大将,其他将领怎么想?这厮什么功劳都没有,凭什么?而且主角在给小符机会啊,现在小符已经是中军校尉,带着一千多人护送使者到西域出使了,任务圆满完成,肯定有提拔嘛。

    不要对名将抱有滤镜。时势造英雄,就如符存审,如果他没做出去太原的选择,历史上根本不会有这么一号人,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会留下。最多记载一句——及罕之势蹙,其众符存审等亡去。

    人生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一个不起眼的选择就会改变人的一生。相信许多书友也有类似感受——如果我当初没有报考那个专业,如果我当初没有选择在这个公司工作,如果我没有爱上那个人,如果我考研,如果我考公,如果我跳槽…如果我没有看这本书…

    时势造英雄,这是其一。其二,晚唐这个社会环境,不缺会打仗的武夫。许多人只是像符存审那样差一个机会,差一个正确的选择。

    二,官制,政治。

    唐代官职我就不仔细介绍了,大伙自行查询,书里也有写。最近写到吐蕃,许多书友提出疑问。我没在书里做科普,比较占篇幅,有水字数的嫌疑。在这简单说一下,吐蕃这个节点,中央政权已经灭亡了,中央官制就不说了。地方上跟唐朝差不多,节度使、观察使一应俱全,下有都护、大都督、守备、安抚、税官、水官、西本、秘书官、节儿。节儿对标内地,就是刺史。除此以外,还有什么讨击使、部落使,乱七八糟的。当然,这些玩意都是吐蕃军阀们自封的。中央都亡了,谁来给他们封?

    唯一需要大伙注意的是僧官,吐蕃是一个神道教国家,以佛为神,佛教是统治阶级食物链的顶端。在他们的宰相当中,以沙门僧身宰相为最尊。许多官员都有僧人身份,要么真和尚,要么名誉和尚。表现突出的汉人、突厥人、回鹘人,会被授予僧官身份,直白点说就是抬旗…

    三,目前主角扩张,打下来的土地会采用什么政治制度?

    许多人建议上明清的制度。为免有人指责我捧一踩一,我先申明,我不是捧一踩一。

    先说说明朝的三司制吧。地方上,一个省,按察使、布政使、都指挥使三司分立,分管州县日常事务。有人造反,就派个大臣来,当巡抚统筹大局。如果战争蔓延范围大,就扩大巡抚的统领权限。如果涉及到几个省,就派总督。干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